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05-本经逢原-第23页

养津液,小便自行,非通利也。至于桂枝汤中,用以护营血,使邪 不得内犯。建中汤中用以培土脏,而治阳邪内陷腹痛,此皆仲景用药之微妙,端不外《本经 》之义。其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皆指赤者而言,与白芍无预。因 《本经》未分赤白,故一贯例之。
<目录>卷二\芳草部<篇名>赤芍药内容:酸苦微寒,无毒。酒洗用。
《本经》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
\x发明\x 赤芍药性专下气,故止痛不减当归。苏恭以为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和血 ,端不出《本经》除血痹,破坚积,止痛,利小便之旨。其主寒热疝瘕者,善行血中之滞也 ,故有瘀血留著作痛者宜之,非若白者酸寒收敛也。其治血痹,利小便之功,赤、白皆得应 用。要在配合之神,乃着奇绩耳。
<目录>卷二\芳草部<篇名>牡丹皮内容:苦辛平,无毒。酒洗去碱土,曝干。勿见火。
《本经》主寒热、中风、螈 、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五脏,疗痈疮。
\x发明\x 牡丹皮入手足少阴厥阴,治血中伏火,故相火胜肾,无汗骨蒸为专药。《本经》
主寒热、中风、螈 、惊痫等证,以其味辛气窜,能开发陷伏之邪外散。惟自汗多者勿用,
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王安道云∶志不足者 ,足少阴病也。故仲景肾气凡用之。后人惟知黄 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又症坚瘀 血留舍肠胃五脏,及阴虚吐血衄血必用之药,以能行瘀血而又能安好血,有破积生新,引血 归经之功,故犀角地黄汤用之。凡妇人血崩及经行过期不净,属虚寒者禁用。又赤者利血,
白兼补气,亦如赤、白芍药之义,诸家言其性寒,安有辛香而寒者乎。
<目录>卷二\芳草部<篇名>木香内容:辛苦温,无毒。形如枯骨,味苦,色淡黄者良。味咸、色黑勿用。生用理气,煨 熟止泻。
《本经》主邪气,辟毒疫,强志,主淋露。
\x发明\x 木香气香味浓,不独沉而下降,盖能理胃以下气滞,乃三焦气分之药。兼入肺、
脾、肝三经,能升降诸气,故上焦气滞 郁宜之者,金郁则泄之也。然虽入肺而肺燥气上者 ,良非所宜。其中焦气滞不运宜之者,以脾胃喜芳香也。下焦气滞后重宜之者,塞者通之也 。若治中脘气滞不运,心腹疼痛,以槟榔佐之,使气下则结痛下散矣。《本经》辟疫毒邪气 ,强志,主淋露,以其辛燥助阳,善开阴经伏匿之邪。《大明》治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
呕逆反胃,霍乱泻痢,健脾消食安胎。甄权治九种心痛,积年冷气, 癖症块胀痛,壅气上 冲,烦闷,羸劣,女人血气刺痛不可忍。然香燥而偏于阳,肺经有热,血枯而燥,及阴火冲 上者勿服。
<目录>卷二\芳草部<篇名>甘松香内容:甘温,无毒。
\x发明\x 甘松芳香升窜,能开脾郁,少加脾胃药中甚醒脾气。主恶气卒心腹痛满,风疳齿 。得白芷、白附子良;香港脚膝肿,煎汤淋洗效。
<目录>卷二\芳草部<篇名>山柰内容:辛温,无毒。
\x发明\x 山柰芳香,入阳明暖胃,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皆 芳香正气之力也。
<目录>卷二\芳草部<篇名>高良姜内容:辛大温,无毒。煨熟用。子名红豆蔻。
\x发明\x 良姜辛热纯阳,上升入足阳明、太阴二经。为客寒所犯,则逆冷霍乱,腹痛诸病 生焉。辛温暖脾胃而逐寒邪,则胃中冷逆自除,霍乱腹痛自愈。甄权治腹内久冷气痛,去风 冷痹弱。《大明》主转筋,泻利反胃,解酒毒,消食。苏颂治恶心呕清水,皆取暖胃温中散 寒之功也。而寒疝小腹掣痛须同茴香用之。产后下焦虚寒,瘀血不行,小腹结痛者加用之。
若胃火作呕,伤暑,霍乱禁用,为其温燥也。红豆蔻辛温,主水泻霍乱,心腹绞痛,止呕 进食,大补命门相火,故正元丹中用之。然能动火伤目致衄,不宜久服。
<目录>卷二\芳草部<篇名>草豆蔻内容:辛涩温,无毒。面裹煨熟,去面用。
\x发明\x 草豆蔻性温,入脾胃二经。东垣曰∶风寒客邪在胃口之上,当心疼痛者宜之。丹 溪曰∶草豆蔻性温,能散滞气。若明知口食寒物胃脘作痛,或湿郁成病者用之神效。若热郁 者不可用,恐积温成热也。然多用能助脾热,伤肺损目。故阴虚血燥者忌之。
<目录>卷二\芳草部<篇名>草果内容:\x亦名豆蔻\x 辛温涩,无毒。去壳,生用。
\x发明\x 草果与草豆蔻总是一类,其草果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 湿,开郁化食,利膈上痰,解面食鱼肉诸毒。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热,取其一阴一阳,无 偏胜之害。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也。然疟亦有不由于山岚瘴气,而 实邪不盛者忌服。凡湿热瘀滞,伤暑暴注,溲赤口干者禁用。
<目录>卷二\芳草部<篇名>白豆蔻内容:\x俗名壳蔻\x 辛温,无毒。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