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 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为此诸病。
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 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胆。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 不用。为此诸病。心手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
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为此诸病。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 似折。是 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 肘臂外后廉痛。为此诸病。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
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结。 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 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 脚皆痛。小指不用。为此诸病。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 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KT KT 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 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 。脊股内后廉痛。
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为此诸病。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 支满。心中 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为此诸病。三焦手少阳之 脉。是动则病耳聋。浑浑 。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目锐 痛。颊肿。耳后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 指不用。为此诸病。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 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 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 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为此诸病。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 可以俯仰。丈夫 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
为此诸病。此皆经脉之病也。经脉十二。外络形骸。内通脏腑。故其为病。或见于形容。或见于气色。形容有 部。气色有部。或因形容知其病。或因气色知其病。是皆主病之谓也。举痛论曰。五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 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夫明堂四体面貌五官。与夫经络之所行。形层 之所属。固尽五脏六腑之部也。明察乎是。言病其庶几乎。
<目录>卷上<篇名>四时望法相参属性:凡观五色之殊。当审四时之变。经曰。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
气之内外。既因乎时。色之浮沉。当因乎气。故可以气之内外。而知其色之浮沉。亦可以色之浮沉。而知其 气之内外。然浮沉若是。而气色何如。盖尝闻之。天有五行。分时化育。以成万物。春肝木旺。其色当青。若甚 而浮清。是谓太过。病在外。微而沉浊。是谓不及。病在内。春以泽为本。春时色青。如以缟裹绀。曰平。青多泽 少曰病。但青无泽如草滋曰死。夏心火旺。其色当赤。若甚而浮清。是谓太过。病在外。微而沉浊。是谓不及。
病在内。夏以泽为本。夏时色赤。如以缟裹朱。曰平。赤多泽少曰病。但赤无泽。如 血曰死。长夏脾土旺。其 色当黄。若甚而浮清。是谓太过。病在外。微而沉浊。是谓不及。病在内。长夏以泽为本。长夏色黄。如以缟裹 栝蒌实。曰平。黄多泽少曰病。但黄无泽如枳实曰死。秋肺金旺。其色当白。若甚而浮清。是谓太过。病在外。
微而沉浊。是谓不及。病在内。秋以泽为本。秋时色白。如以缟裹红。曰平。白多泽少曰病。但白无泽如枯骨 曰死。冬肾水旺。其色当黑。若甚而浮清。是谓太过。病在外。微而沉浊。是谓不及。病在内。冬以泽为本。冬时 色黑。如以缟裹紫。曰平。黑多泽少曰病。但黑无泽如煤 曰死。凡此四时之色。得其平则不病。不得其平 则病者。亦犹脉之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也。然当其时而见其色者。常也。非其时而见 其色者。变也。变或先时而见。后时而退者。为太过。后时而见。先时而退者。为不及。太过则薄所胜而乘所 不胜。其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以生克言之。色生时者为虚邪。时生色者为实邪。
色克时者为贼邪。时克色者为微邪。色时相应者为正邪。五色之见。可比例而推也。时日支干。孤虚旺相。
亦可按法而究焉。第病症有三因。气色有十法。又当参伍以通其变矣。若夫非其时而有其气。如冬应寒 而反温。夏应热而反凉。或时已至而气未至。或气已至而时未至。或至而太过。或至而不及。气色与之相 应者。顺时者也。不相应者。逆时者也。此又四时五色之变。其太过不及。可候气而参观也。夫邪气之客于 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