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03-望诊遵经-第10页

。色生脉。谓之相生。五色五脉。合之五行生 克。可类推也。假令色青。其脉当弦。今见青色而不得弦脉。反得毛脉者。脉胜色也。得代脉者。色胜脉也。此 相胜之谓也。得石脉者。脉生色也。得钩脉者。色生脉也。此相生之谓也。脉鉴云。色克脉者其死速。脉克色 者其死迟。色生脉者其愈速。脉生色者其愈迟。然以余观之。五脉有微甚。五色有浅深。五病有虚实。承制 之理。由是而窥。剥复之机。由是而测。约而言之。相胜者死。相生者生。相应而无过不及者平。相应而有过 不及者病。脏病多相胜。腑病多相生。太过属乎腑。不及属乎脏。脏腑相乘。可由是而推也。此皆色脉合参 之旨也。
<目录>卷上<篇名>气色病症合参属性:既讲脉象合参之旨。当明病症合参之诊。十六难曰。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 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 干善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 。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 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 惰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 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善恐。善欠。
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
此皆相参之法也。由是而参之五官。五官其应也。参之五体。五体其应也。参之情志形容。声音臭味。与夫 毛发皮肉。经络筋骨。皆其应也。盖应者常也。不应者变也。知其常变。则知其病症矣。知其病症。则知其生 克矣。假如色青而得肾证。水生木也。色青而得心证。木生火也。此相生之谓也。又如色青而得肺证。金克 木也。色青而得脾证。木克土也。此相克之谓也。凡相生者顺。相克者逆。色生病者为虚邪。病生色者为实 邪。色克病者为贼邪。病克色者为微邪。色病相应者为正邪。太过者病在腑。不及者病在脏。脏腑相乘。可 由是而推也。然病症有三因。气色有十法。又当因诊以通其变焉。时日支干。孤虚旺相。亦可按法而合参 矣。由是而参之四时气候有异也。参之五方风土有殊也。参之气质强弱不齐也。参之老少盛衰不等也。
参之形志苦乐不均也。而况居移气。养移体。合乎七情六淫以为病。故见于形色。发于声音。显于症候。应 于脉息者。遂千变万化。种种不同。夫千变万化。种种不同。而究不能出乎四诊之范围者何哉。盖天以阴 阳五行。化生万物。有诸内。必形诸外。隐于此。必显于彼。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一本而万殊。万殊而一本也。
<目录>卷上<篇名>推展望色大意属性:窃谓脉之理微。色之理愈微。盖有可以意会。难以言传者。然病症不同。气色当异。苟推而广之。扩而充之。
触类而长之。则虽难以形容者。亦可以拟议焉。如风色当青。寒色当黑。暑色当赤。湿色当黄。风令脉缓。寒 令脉急。暑令脉虚。湿令脉涩。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 者。尺之皮肤亦涩。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合色脉皮肤而参观。则风 令脉缓者。当色青而皮肤缓。寒令脉急者。当色黑而皮肤急。暑令脉虚者。当色赤而皮肤减而少气。湿令 脉涩者。当色黄而皮肤涩。夫如是而风寒暑湿之色。难以形容者。不亦心解矣乎。不宁唯是。又如喜则气 散。怒则气逆。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悲则气消者。亦可因其气之变。而拟议之也。何也。喜色油然以出。怒色 厉然以侮。欲色妪然以愉。惧色薄然以下。忧悲之色。瞿然以静也。色者气之华。有诸内必形诸外也。更进 而推展之。如经言风寒中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夫皮肤既闭。则其面色亦闭矣。此可因经 言皮肤闭。而知其面色闭。又可因病患面色闭。而知其皮肤闭。即可因面色闭。皮肤闭。而知其伤于寒也。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太阳主表。其证头项痛。腰脊强。恶寒无汗。夫恶寒无汗。则其皮肤闭也可知。皮肤闭 则其面色闭也又可知。此可因恶寒无汗。而知其面色闭。即可因面色闭而知其恶寒无汗。又可因恶寒 无汗而知其头项痛。腰脊强。即可因头项痛。腰脊强。恶寒无汗。而知其太阳病。伤于寒矣。伤寒论云。太阳 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斯时也。未发热者。色或惨然而黑。此外寒之色也。已发热者。色 或怫郁而赤。此表热之色也。若未得汗。其色当闭。若已得汗。其色当开。若将汗未汗。则色当有闭而欲开 之象矣。匪直此也。更可因其赤色之微甚。而知其热之轻重。因其赤色之浮沉。而知其热之进退。因其赤 色之散抟。而知其病之聚散。因其赤色之泽夭。而知其症之成败。而凡六部十法。与夫四时五色。莫不可 推。伤寒如此。诸病亦然。神而明之。存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