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类
水。知其太过。而不知其不及也。析而论之。则出于九窍。曰九窍出血。出于小便曰尿血。曰血淋。出于大便。
曰肠风。曰血痔。从鼻出曰鼻衄。从舌出曰舌衄。从齿龈出曰齿衄。从汗孔出曰肌衄。因呕而出曰呕血。因
吐而出曰吐血。因咯而出曰咯血。因唾而出曰唾血。因咳而出曰咳血。因嗽而出曰嗽血。凡诸血证。所出
不同。所因亦异。而况有殴伤出血。跌仆出血者乎。况有月事逆行。伤寒误汗者乎。他如外科之疮疡出血。
女科之崩漏夺血。以及胎前产后。半产下痢。亦指不胜屈矣。故内经谓诸血皆属于心则可。丹溪谓诸见
血皆热证。则断断不可。且就血而论其形色。亦有可辨。如诸书谓精壮者。血轮多。故色浓而赤。虚弱者。血
轮少。故色淡而稀。阳证溢出鲜血。阴证下如豚肝。新血鲜红。旧血瘀黑。色之鲜紫浓浓者。为气盛。色之晦
暗无光者。为气衰。风证色青。寒证色暗。暑证色赤。湿证色如烟煤屋漏。便血浅褐色者已重。深褐色者尤
重。褐色变黑者极重。吐血带痰沫及粉红色者属于肺。正赤如朱漆光泽者。属于心包络。鲜紫浓浓者属
于脾。青紫稠浓。或带血缕。或有结块者属于肝。咯吐稀痰。中杂如珠。血无几。色不鲜者属于肾。成盘成盏。
多兼水谷痰涎者属于胃。若从大便出者。多属大小肠。从小便出者。多属膀胱肾。此皆因形色而分也。其
出于五官四体。又当因经络而分焉。故经曰。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
则后血。凡血证。阳证则身热多渴。阴证则身冷不渴。有潮热者重。无潮热者轻。上行多逆。下行多顺。若吐
出便凝。摸之不粘指者。为守脏之血。口鼻俱出如涌泉者。为心肺脉破。则皆不可治也。然予犹有说焉。如
吐血先鲜红而后凝紫。先多而后少。先疾而后徐者。其势渐减。先凝紫而后鲜红。先少而后多。先徐而后
疾者。其势渐增。亦皆可以相参也。若夫因气色而病异。因脉证而病异。又当合四诊而观之。此特粗举隅
焉。以明诸见血。非皆热证也。丹溪谓知其要者。可一言而终。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何也。不知其要。斯害
也已。



<目录>卷下

<篇名>诊痰望法提纲

属性:尝谓虞书记时以鸟兽。月令占候于虫鱼。是因天之物以验天也。内经诊病于水液。后世辨证以痰涎。是
因人之物以验人也。盖天道远。人道迩。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其事虽异。其理则同。而况痰因病生。病以痰
着。又事理之至明且显者乎。间尝考之于书。以为痰形稠而浊。饮色稀而清。寒痰青。湿痰白。火痰黑。热痰
黄。老痰胶。其滑而易出者。湿痰属脾。燥而难出者。燥痰属肺。清而多泡者。风痰属肝。坚而成块者。热痰属
心。有黑点而多稀者。寒痰属肾。病新而轻者。清白稀薄。病久而重者。黄浊稠粘。多唾者胃寒。流涎者脾冷。
舌难言。口吐沫者。邪入于脏。腹时痛。口吐涎者。蛔乱于中。咳唾涎沫。口张气短者。肺痿之证。咳唾脓血。口
干胸痛者。肺痈之征。其吐如米粥。吐而腥臭者。皆肺痈之候。形如败絮。色如煤 者。悉老痰之容。此诸书
因痰涎之形色。诊病之浅深也。或谓痰声相应为轻。不相应为重。由稀而稠者。病日退。由稠而稀者。病日
进。因痰嗽而吐血者。多起于外感。因吐血而痰嗽者。多属乎内伤。亦可因证以相参也。会而观之。析而论
之。则稀者为饮。稠者为痰。清者形气不足。浊者病气有余。青白者少热气。黄赤者多热气。而凡痰形之变。
痰色之殊。胥于是乎推。亦于是乎断矣。



<目录>卷下

<篇名>大便望法提纲

属性:庄生言道在屎溺。岂道果在屎溺耶。然就屎溺而言。亦可以见道。道固无不在也。是故诸书论大便。亦因
之以诊病焉。愚谓屎以得黄色之正者为中。得干湿之中者为常。知其正。则知其偏。知其常。则知其变矣。
设因饮食之殊。而有形色之异。亦其变之常也。诊之之法。诸书以为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澄彻清冷。皆属
于寒。出黄如糜者肠中热。肠鸣渗泄者肠中寒。濡泄者因于湿。飧泄者伤于风。粪如 溏者。泄泻之病。大
肠寒。粪如羊矢者。噎膈之病。大肠枯。如水倾下者属湿。完谷不化者为寒。泄利无度者肠绝。下利清谷者
里寒。自利清水。色纯青者少阴病。急下之证。行其大便。燥且结者。胃家实。下后之征。诸下血先便后血为
远血。先血后便为近血。从肠中来者。其色红。从胃中来者。其色黑。白痢者。属乎气。赤痢者。属乎血。便色白
者。大肠泄。便脓血者。小肠泄。泄青白者。大肠虚。便肠垢者。大肠实。纯下青水者。风痢。泄如蟹渤者。气痢。黑
如豆汁者。湿痢。黄如鱼脑者。积痢。白如鼻涕者。虚痢。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