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愚谓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络脉之见。皆
当有血色以间乎其中焉。变见于左者。应在左。变见于右者。应在右。左右皆见。左右皆病。察其何部何色。
而断其何脏何腑也。至于络之形容。亦有粗细浮沉长短缓急之殊焉。推而论之。则络之粗者。病气有余。
络之细者。形气不足。犹脉之大则病进。细则气衰也。络之浮者病在外。络之沉者病在内。犹脉之浮为在
表。沉为在里也。络之长者气治。络之短者气病。犹脉之长则气治。短则气病也。络之紧急者为寒。络之纵
缓者为热。犹脉之急为寒。缓为热也。于是乎因人大小。而定络之粗细。因人肥瘦。而定络之浮沉。相时寒
暑。以验缓急。相时冷暖。以验短长。八法互观。合之络色。参之脉证。庶乎可通其变矣。经曰。凡此十五络者。
实则必见。虚则必下。其见浮而坚。其见大而明者多血。细而沉者少气。亦此意欤。若夫幼科食指之纹。即
手太阴之络也。痘科耳后之筋。即手少阳之络也。皆可以是参观者也。



<目录>卷下

<篇名>络脉主病提纲

属性:络脉已言其诊法矣。然必先知其部。与其病焉。灵枢曰。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KT 。
小便遗数。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实则心痛。虚则头强。手
太阳之别。名曰支正。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 。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膈。手少阳
之别。名曰外关。实则肘挛。虚则不收。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足阳明之别。名
曰丰隆。实则癫狂。虚则足不收。胫枯。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实则厥。虚则痿 。坐不能起。足太阴之别。名
曰公孙。厥气上逆则气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
腰痛。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气逆则 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任脉之别。名曰尾翳。实则腹皮痛。虚
则痒瘙。督脉之别。名曰长强。实则脊强。虚则头重。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凡此
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夫经言虚实者。络脉之病。
经言名目者。络脉之部。知其病而察其部。则察其部而知其病矣。经又曰。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
则有热。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是则不但知其虚实。且知
其寒热矣。合前篇观之。其体用不已备乎。(别也之别当作故)



<目录>卷下

<篇名>诊筋望法提纲

属性:窃闻筋者力也。肉中之力。气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其候在目。其主在肝。膝为之府。爪为之余者也。以部
位分之。则手之筋行乎手。足之筋行乎足。阳明行于前。太阳行于后。少阳行于侧。阴筋行乎身之阴。阳筋
行乎身之阳。皆根据经脉而行。可根据经脉而分也。详观经筋篇。手阴阳之筋。皆起于手指。阳筋自手而上行
于头面。阴筋自手而上行于胸腹。足阴阳之筋。皆起于足趾。阳筋自足而上行于头面。阴筋自足而上行
于胸腹。其为病也。皆当其所过者。转筋支痛。治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盖燔针所以治寒。不燔
针所以治热。诊候之法。寒则见其筋挛反折。热则见其弛纵不收。在阳筋则见其不能俯。在阴筋则见其
不能仰。见于膝则行走难以屈伸。见于身。则左右难以动摇。损在筋者。筋缓不能自收持。痹在筋者。筋挛
不可以行走。筋极肝伤。则腰背相引。难以俯仰。筋死肝绝。则舌卵卷缩。不能展舒。及夫痉痫螈 。颓疝阴
病。纽痛肿痛。口目僻急。皆可按部位而知经筋也。若望其筋。知其病。惟肿胀有筋起之证。伤寒有筋惕之
文。肿胀以青涨高起者。为不可治。则知未青涨高起者。犹可治也。伤寒以筋惕为发汗亡阳所致。则知用
温经益阳之法。当可治也。至于筋溜者。有所疾前。筋屈不能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也。疹筋者。尺脉数甚。
筋急而见。其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也。斯二者。亦可望筋而知病也。其他筋 、筋急、筋挛。筋弛。亦有
可见。有不可见。然察其病情。按其部位。皆可知其病在何经之筋也。由是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
而经筋之病。庶可知其要矣。



<目录>卷下

<篇名>诊骨望法提纲

属性:闻之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者。清而散。属地者。浊而聚。是故阳化气。阴成形。精神为阳。骨
骸为阴。且骨者髓之府。髓者骨之充。其候在耳。其主在肾。诊之之法。盛则见其筋骨劲强。衰则见其形容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