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之屈者。病在阴。屈不易伸。伸不易屈者。阴阳交合。阴阳俱病也。屈而不伸。
其病在筋。伸而不屈。其病在骨。汗漏不止。四肢微急者。亡阳之证。小腹急痛。手足拘挛者。将死之容。挛急
转筋者。邪气实而伤于寒。弛纵不收者。正气虚而因于热。螈 不定者。筋脉相引而难瘳。振摇不定者。血
气俱亏而可疗。两手不举者。脾实。四肢不收者。脾虚。掣衣扬手者。烦躁犹可解。循衣摸床者。实热已难除。
叉手冒心者。血液大亏。交手目瞀者。肺病臂厥。捶胸者。胀闷之状。拒按者。疼痛之容。手如数物者。风痫。手
不欲动者。脾亏。指不用者。属脉。臂不遂者。为痹。手足 习者。肝绝之形。手足 曳者。风懿之状。此皆以容
言也。于是合形容而诊之。按经络而验之审其寒温。察其部位。参四诊以究同异。分三因而辨本标。病症
之殊。疗治之变。庶乎知所适从矣。



<目录>卷下

<篇名>诊足望法提纲

属性:尝考内经。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足之三阳。从头至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阳行
于外。阴行于内。阳则自上而下。阴则自下而上。析而言之。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足之在外者为
阳。在内者为阴。自臀至膝。曰髀。自膝至踝。曰胫。踝下谓之跗。跗前谓之趾。其大趾。则少阳、阳明、厥阴、太阴
之所行。其次趾、中趾。则阳明之所行。其次于小趾之次趾。则少阳之所行。其小趾。则太阳。少阴之所行。此
皆经络之辨。部位之分也。望之之法。可弗深究其形容哉。以形言。则形盛为有余。形瘦为不足。胫肿跗肿
者。水气之实。胫枯脚小者。脾胃之虚。胫有大小者。肾壅偏枯。股无生肉者。脾虚气竭。足下平满者。伤肾之
绝征。脚底先穿者。疠风之败证。十指堕落者。筋死。十趾不用者。经病。两腿消瘦。曰肾消。独膝肿大。曰鹤膝。
足肿至踝。曰阳虚气结。脚肿上胫。曰香港脚逆冲。身体羸瘦。独足肿大者。营卫俱微。足趺壅肿。两膝如斗者。
胃气欲绝。此皆以形言也。以容言。则屈者为阴。伸者为阳。强者邪气实。痿者形气虚。拘急者。寒邪。纵缓者。
热疾。螈 者。筋脉相引。振掉者。血气俱虚。屈伸不能者。筋将惫。屈伸不利者。肾已亏。屈而不伸者。病在筋。
伸而不屈者。病在骨。阴缓而阳急者。阳跷病。阳缓而阴急者。阴跷病。跌蹶能前不能却者。太阳经之伤。
跛或左而或右者。风寒湿之病。转筋者。寒邪在筋。掣节者。寒邪在节。足纵而不任地者。大经空虚。足摇而
不任身者。骨髓枯减。足不收者。脾气虚。足不举者。脾气实。扬手掷足者。烦燥。逾垣上屋者。怒狂。筋缓不能
行者。肝劳。弃衣而狂走者。胃实。立不能坐。坐不能起者。阴阳交合。阴阳俱病也。此皆以容言也。合形容而
视之。审经络而辨之。验其足之寒温。切其脉之动静。参以四诊。究其三因。而病症之变。标本之殊。亦可知
其大略矣。



<目录>卷下

<篇名>毫毛望法提纲

属性:心主身之血脉。肺主身之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太阴者。肺也。行气温于皮毛者也。若析而论之。则经络
之行。部位之分。又各有所主。何则。督行于背。任行于腹。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
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阴行于内。阳行于外。视其经络。分其部位。其经之血气盛。则充肤热肉。
血独盛。则渗灌皮肤。生毫毛。彼言十二经之气血多少者。论其常。此言充肤热肉生毫毛者。察其变。毫毛
有长短粗细美恶。由气血有多少清浊盛衰。是皆因人而异者也。其因病而变。又各不同。毫毛毕直者。风
寒外感之证。毫毛折落者。肺脏内绝之形。洒洒然毛耸者。太阳中 。洒洒然毛立者。虚邪中人。毛焦者。寒
热在于皮肌。毛悴者。情志伤其脏腑。毛败者。肺热而金受火之克。毛枯者。疳病而金乏土之生。此皆诊法
之略也。由是而观。当以粗而长者为血多。细而短者为血少。耸与直立为邪实。焦与枯败为正虚。悴同折
主死。美而泽主生。善诊者。察毫毛。观气色。听声音。参脉证。可以知其吉凶矣。若夫毛窍之多寡。或言八万
四千。或言十万八千。而究竟不知几万几千。即能知其几万几千。亦何取乎几万几千。夫经络之曲折。病
证之纷纭。古圣述之于前。昔贤验之于后。虽西医剖视。不能如此其详。而况针穴之微妙。石药之功能。断
非技巧所能窥者乎。然则今人不逮古圣也远甚。书曰。事不师古。鲜克有济。



<目录>卷下

<篇名>腠理望法提纲

属性:闻之津液渗泄之所曰腠。纹理缝会之中曰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理者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