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之物狼餐以致损伤脾胃。先正云。爽口物多终发疾快心事过必为殃。或劳役喜怒。忧思郁结皆伤脾胃。经云。饮食劳倦则伤脾。水谷寒热害六腑。故诸病生焉。 又云。谨和五味。骨正筋柔脉理以密。血气以流故酸多伤脾。咸多伤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若养生者。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多则伤气。渴则伤血。先饥而食。食不过饱。饱则伤神。饥则伤胃。故食少莫食多。吃热莫吃冷。吃软莫吃硬仍以节俭为佳。若多食则膨胀短气。更成疾矣。 真常子养生歌。 酒多血气皆乱。味薄神梦自安夜漱常胜朝漱。暮餐不若晨餐。耳鸣必须保肾。目病须先治肝。节饮自然脾健。少思必定神完。汗出莫当风立。腹空莫放茶穿。

  卫生五事。凡夫未能闻道。罔知调摄。以精神徇智巧以忧畏徇得失。以劳苦徇礼节。以身世徇财利。四徇不置。心为之疾矣。极力劳形。燥暴气逆。当风纵酒。多嗜酸辛。肝为之病矣。饮食生冷。温凉失度。久卧久坐。大饱太饿脾为之病矣。呼过常。辨争陪E。冒犯寒暄。恣食甘苦。肺为之病矣。久坐湿地。强力入水。纵欲劳形。丹田漏溢。肾为之病矣。五病既作。未老先羸。未羸先病。病至则重。甚则必毙。呜呼。是皆弗思而自取也。卫生君子。谨此五者。百病自消。经曰。不治已病。先治未病。正谓此哉。 济世仁术曰。春月阳气闭藏于冬者。渐发于外。宜发散以畅阳气。夏月人身阳气发外。伏阴在内。正人脱精神时。忌下利以泄阴气。秋月当使阳气收敛。不宜吐及发汗。犯之令人五脏消铄冬月天地闭。血气藏。伏阳在内。心隔多热。切忌发汗。以泄元气。四季皆有闰月。调摄当如正月之例。 春宜夜卧蚤起。以俟志生夏宜夜卧蚤起。使志无怒。使气得泄。秋宜蚤卧蚤起。使志安宁。收敛神气。冬宜蚤卧蚤起。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冬天蚤出宜饮酒却寒。或噙芭以避恶。卧宜侧身拳足。枕宜决明菊花。腹饥勿沐浴。浴后避大风。大汗勿遽脱衣。恐成偏风。 不语唾。涂疮肿立消。大拇背节涂眼。则目明。 回回俗。善保养。唯护外肾。使不着寒。夜卧或以手握之。令暖。 养生书曰寡思以养神。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久视则伤神。久立则伤骨。久行则伤筋。久坐则伤血。久卧则伤气。大喜则坠阳。大怒则破阴。大怖则生狂。大恐则伤肾。 凡大小便宜紧咬牙齿。则免牙痛之病。夜间小便张目则眼不昏。小便饥宜坐溺。饱宜立溺。则可却病。忍小便入房者。得淋疾。茎中胞转脐下。恐急痛死。

  抱朴子曰。精者神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气之宅。故形大劳则歇。精太劳则竭。气太劳则绝。人心去肾八寸四分。天去地八万四千里人自子至巳。则肾生气。自午至亥。则心生血。阳生子而地上升。至巳而亢。则始热。阴生午而天气下降。至亥而极。则始寒。人之身。一小天地也。故凡人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二十息。未尝休息也。减一息则生寒。加一息则生热。腑脏不和。则气血不调。诸疾生焉。故元气在保养。谷神在守护脏腑喜芳洁而恶腥膻。食必择其适宜。勿过伤而致病。肝恶风。心恶热。肺恶寒。脾恶湿。肾恶渗。头发不可误入食。甲寅刮手指爪。甲午刮脚指爪。为三尸游也。唾勿向北犯魁。汗出毛孔。本于五脏甚勿扇风。勿令汗入饮食。食后以纸燃引鼻(口鼻)。令气通勿强忍大小便。亦勿努力。行走勿语。行远乘马勿回顾伤神。夜行宜数叩齿。鬼神畏齿声也。勿跽床悬脚。勿坐大树下。伤人。鸡鸣时。叩齿三十六通。舌舐上腭。待神水嗽而咽之。口诵四海神明三遍。止鬼辟邪。无疾。

  东海阿明。南海祝良。西海巨乘。北海禹强。夜半勿哭泣骂詈。向北勿惊呼。卧开口。则泄真气。手压胸则令人魇。沐浴勿同日。沐忌冷水。恐患头风。饥勿浴。饱勿沐。午后勿沐。眼疾勿浴。旦起洗面。慎勿开口。滚水漱口。不利于齿。脚汗勿濯。睡梦不可语人。燃烛而寝。神魂不安。男女克遵戒忌之期。自保康宁寿考。凡人卧处。首不可近火。必有目疾。不可当风。必患头风。皆受风则嗽。惟胸则无禁。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露下久卧。虽大寒。不向热炉。庶寒暑适调。而可以却病延年 孙真人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匀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云鼓寅兴嗽玉津。妖邪却难犯。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精气永和平。寿夭虽有命。修行端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真人戒十二多。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劳形。多语则气乏。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气耗。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偏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慎四损。 远唾伤气。多唾伤神。多汗损血。疾行损筋。 戒四妄 心之神。发乎目。则为视妄视则伤心。肾之精。发乎耳则为听。妄听则伤肾。肝之魂发乎鼻。则为嗅。妄嗅则伤肝。胆之灵。发乎口。则为言。妄语则伤胆。故卫生者宜戒。 广成子曰。毋劳尔形。毋摇尔精。毋使汝思虑营营。归心静默。可以长生。 黄庭经云。谨守精室。切勿妄泄。闭而宝之。可以长活。 玄枢曰。元气者。肾间助气也。右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