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98-景岳全书-第567页

煎汤下。
(东垣)\x凉膈散\x(八三)解痘疹里热良方。
黄芩 连翘(为君) 甘草 栀子 薄荷 桔梗 竹叶 上水煎服。
\x退火丹\x(八四)治痘中狂妄,神方。
滑石 朱砂(飞,各一钱) 冰片(三厘)
共为细末。冷水调一分服。得睡,少时神安气宁,痘转红活矣。
(陈氏)\x通关散\x(八五)通心经,降心火,利小便良方。
山栀仁 大黄(炒,各一分) 木通 甘草(炙) 车前子(炒) 赤茯苓 人参 瞿麦 滑石(各三分) 扁蓄(炒,五分)
上用水一盏,灯草十根,煎半盏。温服。
\x玄参地黄汤\x(八六) 治痘疹衄血。
玄参 生地黄 牡丹皮 栀子仁(各钱半) 甘草 升麻(各半钱) 白芍药(一钱)
蒲黄(炒,五分)
水一钟,煎七分。温服。愚谓此方宜去升麻以塞上冲之源,勿谓但属阳明即宜用升麻也。
(万氏)\x清肺饮\x(八七)治肺热喘嗽声哑。
麦门冬 桔梗(各二钱) 荆芥穗 天花粉 知母(各一钱) 石菖蒲 诃子仁(各八分)
上水煎服。此当与清肺汤参用,方在后一四五。
\x导赤通气散\x(八八)治心虚声不扬者。
木通 生地黄 人参 麦门冬 当归身 石菖蒲 甘草 上加灯心,水煎服。
\x甘桔清金散\x(八九)治肺热咽痛,声不清。
桔梗(一两) 甘草 连翘(各半两) 诃子皮(三钱) 牛蒡子(炒,七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薄荷叶少许同前服。
\x加味甘桔汤\x(九十)咽喉肿痛暂用。
桔梗(八分) 甘草(钱二分) 牛蒂子 射干(各六分) 防风 玄参(各四分)
水一钟,煎服,或加生姜一片。热甚者,加黄芩,去防风亦可。
\x大如圣饮子\x(九一)治疮疹痘毒攻咽嗌,肿痛热渴,或成肿毒不消等证。
桔梗 甘草 鼠粘子(炒,各一两) 麦门冬(五钱)
上每服二钱,水煎。
(万氏)\x橘皮汤\x(九二)行滞消痰止呕吐。
橘皮(半去白,炒,二钱) 半夏(一钱) 白茯苓(钱半)
上加生姜三片,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x匀气散\x(九三) 行气化滞。
木香 青皮(各五钱) 山楂肉(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一钱,甘草汤调服。
\x前胡枳壳汤\x(九四)治痰实壮热,胸中烦闷,大便坚实,卧则喘急。
前胡(一两) 枳壳 赤茯苓 甘草(炙) 大黄(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五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不拘时温服。此方宜量大小加减,
如身温脉微并泻者,不可服。
薛氏曰∶前症苦属肺胃实热,气郁痰滞,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烦渴饮冷,身热脉实者,宜 用之以疏通五内,使邪无壅滞,则痘疮轻而易愈也。
\x当归丸\x(九五) 治便坚三五日不通者。
当归(半两) 紫草(三钱) 黄连(钱半,炒) 炙甘草(一钱) 大黄(二钱半)
上以当归、紫草熬成膏,下三味研为细末,以膏和为丸,如胡椒大。三岁以下儿服十丸,
七八岁儿二十丸,食前清米饮下,渐加之,以和为度。
\x百祥丸\x(九六)治痘疮紫黑干陷,热毒便秘里实等症。红芽大戟不拘多少,用浆水煮 极软,去骨,日中晒干,复内原汁中煮,汁尽焙干研末,水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研赤 芝麻汤下。
\x枣变百祥丸\x(九七)治同前而稍缓,可代百祥丸。
红芽大戟(去骨,一两) 青州枣肉(三十个)
上用水一碗,同煎至水尽为度,去大戟不用,将枣焙干,可和作剂,或捣烂为丸。从 少至多,以木香汤吞服,至利为度。
\x排毒散\x(九八)治痘毒发痈。
大黄 当归梢(各一两) 白芷 沉香 木香(各半两) 穿山甲(七片,土炒焦)
上为细末。看虚实大小加减,长流水煎沸调服。
(钱氏)\x苦参丸\x(九九)治痘后溃烂,疮毒疮癞。
苦参(一两) 白蒺藜 何首乌 牛蒡子 荆芥穗(各半两)
上为末,酒调面糊为丸。竹叶汤下。外科苦参丸见本门八八。
\x稀痘方\x(百)
用老鼠去皮取肉,水煮熟,量儿大小与食数次,出痘甚稀,未食荤时与食尤效,
屡试屡验。
\x稀痘酒\x(百一) 最能散毒稀痘。
麻黄(去节,泡) 紫草(各二两)
上二味,细切,布囊盛之,浸无灰酒一小坛,泥封固,凡遇天行小儿发热时,与半 杯或一杯,量儿大小服之,出微汗为佳。
\x三痘汤\x(百二) 痘发时预服之。
大黑豆 赤小豆 绿豆(等分,淘净)
上用甘草浸水去渣,以甘草水煮豆熟为度,逐日空心任意饮其汁,自然出少。此方冬 月煮熟,令儿常食豆尤妙。
\x丝瓜汤\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