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
佐关煎
(一六一)方在新热十。
治生冷伤脾泻痢。
五德丸
(一六二)方在新热十八。
治脾肾寒滞,一切泻痢飧泄。
二陈汤
(一六三) 方在和阵一。
和脾消痰。
芍药枳术丸
(一六四)方在新和十六。
健脾消积,止腹痛,除胀满。
枳术丸
(一六五)方在和阵七九。
健脾胃,消食积。
大和中饮
(一六六) 方在新和七。
治饮食留滞。
小和中饮
(一六七)方在新和八。
治胸膈胀满,脾胃不和。
四顺清凉饮
(一六八)方在攻阵二五 治血热壅滞秘结。
青州白丸子
(一六九)方在和阵百十二。
治风痰呕吐,牙关紧急。
泻青丸
(百七十)方在寒阵一五一。
治肝火急惊目赤。
扫虫煎
(一七一)方在新和十四。
治诸虫上攻,胸腹作痛。
【目录】卷之六十三长集·痘疹诠古方【篇名】痘疹属性:
保元汤
(一)治痘疮气虚塌陷者。
人参(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肉桂(五七分) 黄 (二三钱,灌脓时酒炒,回浆时蜜炙)
水一钟半,加糯米一撮,煎服。此药煎熟,或加人乳,好酒各半盏和服更妙,酌宜用之。
头额不起,加川芎三五分。面部,加升麻三四分。胸腹,加桔梗三四分。腰膝,加牛膝四分。
四肢不起,加桂枝。呕恶,加丁香三四分。元气虚寒,加大附子七八分或一钱。
调元汤
(二)按∶此即保元汤无肉桂者,名为调元汤,即东垣之黄 汤也。东垣用为小 儿治惊之剂,魏桂岩用以治痘多效,因美之名保元汤也。盖小儿元气未充,最易伤残,用此 保全,诚幼科王道之妙方。但能因此廓充,则凡气分血分虚寒虚陷等症,皆可随症增减用之,
无不可奏神效也。
内补汤
(三)治痘疮中虚等症。
人参 黄 当归 白术 川芎 甘草 茯苓 陈皮 浓朴 上等分,水煎服。
托里散
(四)治痘毒元气虚弱,或妄行克伐,不能溃散,用之未成自消,已成自溃,并 治痈毒内虚,不能起发。
人参 黄 (炒,各二钱) 当归(酒洗) 白术 熟地 芍药(炒) 茯苓(各一钱半)
炙甘草(五分)
上每用三五钱,水煎服。《外科枢要》方有陈皮一钱半,无甘草。
解毒内托散
(五)治痘痈。
金银花 黄 当归 赤芍药 防风 甘草节 荆芥 连翘 木通 上水煎。入酒少许服。
(陈氏)
托里消毒散
(六)治痘毒瓦斯血虚弱,不能起发腐溃收敛,或发寒热,肌肉不生。
人参 黄 (炒) 当归(酒洗) 川芎 芍药(炒) 白术(炒) 茯苓 陈皮(各一钱)
金银花 连翘 白芷(各七分) 炙甘草(五分)
上每服三五钱,水煎服。《外科》方无陈皮。
参 内托散
(七)治痘疮里虚发痒,或不溃脓,或为倒靥,及疮痈脓毒不化,脓溃作痛等证。
人参 黄 (蜜炙) 当归 川芎 浓朴(姜制) 防风 桔梗(炒) 白芷 紫草 官桂 木香 甘草(等分)
入糯米一撮,水煎服。色淡白者,去防风、紫草、白芷,多加粘米。一方有芍药。
参 四圣散
(八) 治痘疮已出,至六七日不起发,不成脓。
人参 黄 (炒) 白术(炒) 当归 川芎 芍药(炒) 茯苓(各五分) 紫草 防风 木通(各三分)
上用水煎服。
(陈氏)
四圣散
(九)治痘疮出不快及倒靥因内实者。
紫草茸 木通 炙甘草 枳壳(麸炒) 黄 (等分)
上每服二钱,加糯米一百粒,水煎待米熟。温服。
加味四圣散
(十) 治痘疮黑陷倒陷。
人参 黄 (炙) 川芎 甘草 紫草 木通 木香(等分) 蝉蜕(十个)
上加糯米百粒,水一盏,煎服。
如圣汤
(十一)治毒盛不起。
芍药 升麻 干葛(各一钱) 甘草 紫草 木通(各三五分)
水一钟,姜一片,煎七分。温服,不拘时。
人参固肌汤
(十二) 治痘疮发表太过,致肌肉不密,或痘痂久粘者。
人参 黄 当归(酒洗) 甘草 蝉蜕(去土,等分)
水一钟,入糯米一撮,煎服。
人参透肌散
(十三) 治痘疮虚而有热,虽出快而不齐,隐于肌肤间者。
人参 紫草(如无,红花代之) 当归 芍药 茯苓 甘草 木通 蝉蜕 糯米(等分)
上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半盏。徐服之。
十宣散
(十四)一名托里十补散。调气补血,内托疮毒,五日后必用之方也,亦治痈疽。
人参 黄 当归(各二钱) 川芎 防风 桔梗 白芷 甘草(炙) 浓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