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医家、大家,皆不可一日无之。
《三因》\x解毒丸\x 治误食毒草,或中蛊毒,并百物毒,救人于必死。
板蓝根(洗净晒干,四两) 贯众(去毛) 青黛(研) 生甘草(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另以青黛为衣。如稍觉精神恍惚,即是误中诸毒,急取十五 丸嚼烂,用新汲水送下即解。或用水浸蒸饼丸,尤佳。
\x蓝根散\x 解毒药热药诸毒。
蓝根(锉,一握) 芦根(锉,一握) 绿豆(三钱,研) FS 脚(一合,研)
上先将二根,以水一碗,煎至七分,去滓,次入后药,和匀,分三服。或一、二服利下 恶物,不用再服。
\x白扁豆散\x 解诸毒入腹及砒毒。
用白扁豆不拘多少,为细末,入青黛等分,细研,再入甘草末少许。巴豆一枚,去壳不 去油,别研为细末,取一半入药内。外以砂糖一大块,用水化开和药,共成一大盏饮之,毒 随利去,后却服五苓散之类。
\x八毒赤丸\x 方在攻阵。治一切邪崇鬼疰等毒。
\x饮食中毒\x 凡中饮食毒,而觉烦热胀满者,急用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半沸,陆续饮之,吐食 出即瘥。或以水煮亦得。或用犀角汤亦可解。
\x中酒毒\x 饮酒中毒者,经日不醒是也,谓之中酒。
黑豆一升煮汁,温服一盏,不过三盏即愈。
\x解面毒\x 只以萝卜生啖之,或捣汁服之。麦面大热,萝卜能解其性。或用大蒜嚼食之,亦善解面毒。
\x解一切食毒\x 解一切饮食之毒,及饮酒不知中何毒,卒急无药可解者。
荠 生甘草(各二两)
上锉细。以水五盏,同煎取二盏,停冷去滓,分三服。一方∶加蜜少许,同煎服之,解一切毒。
\x食鱼中毒\x 凡食鱼后中毒物烦乱者,用陈皮浓煎汁服之即解。
\x河豚毒\x 五倍子 白矾(等分)
上为细末,水调服之。一方∶凡中河豚鱼毒,一时困殆,仓卒无药,急以清油多灌之,
使毒尽吐出即愈。
解河豚鱼脍及食狗肉不消胀满毒。
芦柴根,鲜者捣汁饮之,干者煎汁温饮之。
解食鳝鱼龟鳖虾蟆自死禽兽等毒 豆豉一合,新汲水煎浓,顿温服之可解。
\x中蟹毒\x 凡食蟹中毒,用紫苏叶浓煮汁饮之;或用紫苏子捣汁饮之亦良。或捣藕汁,或捣蒜汁饮 之俱可解。或用冬瓜汁,或食冬瓜亦可。
\x食牛马肉中毒\x 粉草擂无灰酒服,当吐泻。若渴者不可饮水,饮水必死。一方∶淡豆豉擂入乳服之即解。
\x食鸡子毒\x 好醋饮之即愈,未愈再服。
\x食斑鸠毒\x 葛粉二合,水调服可解,姜汤调服亦解。
\x解花椒毒\x 有服川椒气闭欲绝者。
冷水饮之解,地浆水更妙。
\x解诸菜毒\x 食后多腹胀者,是毒也,以醋解之。
\x解蕈毒\x 忍冬叶生啖之愈,或煎浓汁饮之。崇宁间,苏州天平山白云寺僧五人,行山间,得蕈一 丛甚大,摘而食之,发吐,三人急采怨鸯草生啖之即愈;二人不甚吐,至死。此即忍冬藤,
亦名金银花,亦名鹭鸶藤也。
\x解巴豆毒\x 其证口干,两脸赤,五心热,下利不止。
干姜(炮) 黄连(微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调下,如人行五里许再服。又方∶煮绿豆汤冷服之即愈。一方 ∶黄连、甘草煎汁,凉饮之。一方∶芭蕉根叶捣汁饮之,利止而安。
\x解砒毒\x 凡中砒毒者,其人烦躁如狂,心腹绞痛,头眩呕吐,面色青黑,四肢逆冷,六 脉洪数。饮食中得者为易愈,若空心酒醋服者难救。
以地浆水顿服,若吐出,又服,所谓洗净腹中毒,全凭地上浆是也。其法掘地成坑,以 水灌注,搅成混水饮之,谓之地浆。
又方∶解砒毒最良,此为第一。
用生绿豆半升擂粉,入新汲水搅和,去 取汁饮之。
又方∶用新鲜羊血、鸭血饮之,皆可解。一方∶用甘草汁同蓝汁饮之即愈。
\x钩吻毒\x 钩吻生池旁,与芹菜相似,无他异,惟茎有毛,以此别之,误食杀人。解之之法,用荠 八两,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二服(此即甜桔梗也)。一方用桂汤效。
\x解附子等药毒\x 凡服附子酒多,而觉头重唇裂血流,或见内热诸证,急用绿豆、黑豆嚼服,或捣汁饮之 ,或浓煎二豆汤常饮食之。凡服散风药过多,以致闷乱不省,以醋灌之,或浓煎甘草同生姜 自然汁顿饮之。一方;大豆汁、饧糖、枣汤,并能解附子毒。一方∶用田螺捣碎调水饮之。
\x解乌头草乌毒\x 甘草煎浓汤服之。或米醋调沙糖俱可解。
\x解半夏毒\x 生姜捣汁饮之。有中此毒,口不能言,倒地将死者,速用姜汁灌之,须臾自苏。
\x解斑蝥芫青毒\x 猪脂油和大豆汁饮之。
\x解藜芦毒\x 雄黄为末,温酒调服一钱。一方∶煮葱汁服。
\x解雄黄毒\x 汉防己煎汤饮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