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98-景岳全书-第486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烘踏于上,使 椒艾之气得行于足,自然寒湿风毒诸气皆得消散,立能止痛。痛止后,仍要三二日一为之,
或夜卧包之,达旦去之。用此方法,无不效者。
(丹溪)
敷香港脚方
治香港脚肿痛。

芥菜子 白芷(等分)
上为末,姜汁和敷痛处。

芜荑散
治大人小儿蛔咬心痛不可忍,或吐青黄绿水涎沫,或吐虫出,发有休止,此蛔 心痛也,宜此主之。

芜荑 雷丸(各半两) 干漆(捶碎,炒大烟尽,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用温水七分钟调和服,不拘时,甚者不过三服。小儿每服五分。
《直指》
芜荑散
取诸虫。

鸡心槟榔 芜荑(各三钱) 木香(一钱)
上为末,作一服,先以酸石榴根煎汤,俟五更时,乃嚼炙肉引虫头向上,然后以石榴根 汤调药温服,虫自软困而下。

榧子煎
治寸白虫,化为水。

细榧子(四十九枚,去壳)
以砂糖水半盏,用砂锅煮干,熟食之,每月上旬平旦空心服七枚,七日服尽,虫化为水 ,永瘥。一方以百枚食尽佳;不能食者,尽五十枚。经宿,虫消自下。并治三虫,神效方也。

圣效方
治寸白虫神效。

槟榔(半两) 南木香(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浓米饮调下。须五更空心,先嚼炙肉,只咽汁下咽,吐其肉,随 即服药,辰巳间当虫下,尽去病根,此方简易屡验。
(仲景)
乌梅丸
治胃寒吐蛔、蛔厥等证。

乌梅(三十个) 人参 黄柏(炙) 细辛 附子(炮) 桂枝(各六钱) 黄连(炒,一两六钱) 干 姜(一两) 当归(酒浸) 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各四钱,《撮要》作各四两)
上研末,先将乌梅用酒蒸烂捣膏,加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日三服。忌生 冷滑物。或用理中汤下。成无己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乌梅之酸,以收肺气。脾欲缓 ,急食甘以缓之;人参之甘,以缓脾气。寒淫于内,以辛润之;当归、桂、椒、细辛之辛,
以润内寒。寒淫所胜,平以辛热;姜、附之辛热以胜寒。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 柏之苦以安蛔。
《济生》
乌梅丸
方在固阵。治大便下血。


神授散
方在因阵。治传尸痨虫。

《宝鉴》
川楝散
治诸疝、小肠气。

木香 小茴香(盐炒,各一两) 川楝子(一两,用巴豆十五粒打破,同炒黄,去巴豆不用)
上为末。空心酒下二钱。

荔核散
治疝气阴核肿大,痛不可忍。

大茴香(炒) 沉香 木香 青盐 食盐(各一钱) 川楝肉 小茴香(各二钱) 荔枝核(十四枚,
用新者,烧焦裂)
上为细末。每三钱,食前热酒调服。
《经验》
苍术散
治下元虚损,偏坠,肾茎痛楚。

真茅山苍术(六斤,分六制,一斤用老米泔水浸二日夜;一斤酒浸二日,切片晒干;一斤 用斗子青盐半斤,同炒黄色,不用盐;一斤用小茴香四两,同炒黄色,去茴香不用;一斤用 大茴香四两,同炒如前;一斤用桑椹二斤,取汁拌制,晒干)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酒下。
《宝鉴》
天台乌药散
治小肠疝气,牵引脐腹疼痛。

乌药 木香 茴香(炒) 良姜(炒) 青皮(各半两) 槟榔(二个) 川楝子(十个) 巴豆(七十粒)
上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加麸炒黑,去麸及巴豆不用,其余共为细末。每服一钱,温 酒下,甚者姜酒下。
《百选》
桃仁膏
治气血凝滞,疝气,膀胱小肠气,痛不可忍。

桃仁(炒,去皮尖) 大茴香(炒)
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葱白二寸煨熟,蘸药细嚼,空心热酒下。
《局方》
守效丸
治 疝不痛者之要药。

苍术 南星 白芷 川芎 山楂 半夏 枳实(一云橘核)
上等分为末,姜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盐汤下。有寒,加茱萸;有热,加 山栀子;又或加青皮、荔枝核。

来复丹
治伏暑泄泻,里寒外热,其效如神,及治诸腹痛疝气,小儿惊风。

硝石(一两,同硫黄为末,入瓷盘内,用微火炒,以柳枝搅结砂子,火不可大,恐伤药力 ;再研极细,名二气末) 舶上硫黄(一两) 五灵脂(澄去砂) 橘红 青皮(各二两,一作各二钱)
太阴玄精石(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伏暑闷乱,紫苏汤下。大人疝气 诸痛,悉宜服之。小儿惊风欲绝,研碎,米汤下。
《卫生》
润肠汤
治大便燥结不通。

生地黄 生甘草 熟地黄 当归尾 大黄(煨,各五钱) 桃仁 麻子仁(各一钱) 红花(五分)
上用水二盏,煎一盏,空心服。

通幽汤
治大便燥结坚黑,腹痛。

熟地 生地 归梢 红花 桃仁泥 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