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加知母,或加黄芩;如肾阴不足,水不制火,虚烦虚馁,腰 脚软,或脾虚痞闷者,
加熟地、枸杞、山药、杜仲之类,以滋脾肾之真阴;如邪有未净而留连难愈者,于此方加柴
胡、麻黄、细辛、紫苏之属,自无不可;如气血多滞者,或用酒、水各一钟,煎服,或服药后饮酒数杯亦可。



<目录>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

<篇名>和阵

属性:\x金水六君煎\x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
多痰喘急等证,神效。
当归(二钱) 熟地(三、五钱)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钟,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
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
七分;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一、二钱。
\x六安煎\x 治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证。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杏仁(一钱,去皮尖,切) 白芥子(五
、七分,老年气弱者不用)
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远服。凡外感风邪咳嗽而寒气盛者,多不
易散,宜加北细辛七、八分或一钱;若冬月严寒邪甚者,加麻黄、桂枝亦可;若风胜而邪不
甚者,加防风一钱,或苏叶亦可;若头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荆子皆可;若兼寒热者
,加柴胡、苏叶;若风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黄芩一、二钱,甚者再加知母、石
膏,所用生姜,只宜一片;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当归二、三钱,老年者尤宜;若气血不
足者,当以金水六君煎与此参用;凡非风初感,痰胜而气不顺者,加藿香一钱五分;兼胀满
者,加浓朴一钱,暂开痰气,然后察其寒热虚实而调补之。若气虚猝倒,及气平无痰者,皆
不可用此。
\x和胃二陈煎\x 治胃寒生痰,恶心呕吐,胸膈满闷嗳气。
干姜(炒,一、二钱) 砂仁(四、五分) 陈皮 半夏 茯苓(各一钱半) 甘草(炙,七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x苓术二陈煎\x 治痰饮水气停蓄心下,呕吐吞酸等证。
猪苓(一钱半) 白术(一、二钱) 泽泻(一钱半) 陈皮(一钱) 半夏(二、三钱) 茯苓(一钱半) 炙
甘草(八分) 干姜(炒黄,一、二钱)
水一钟半,煎服。如肝肾兼寒者,加肉桂一、二钱。
\x和胃饮\x 治寒湿伤脾,霍乱吐泻,及痰饮水气,胃脘不清,呕恶胀满腹痛等证。此即平
胃散之变方也。凡呕吐等证,多有胃气虚者,一闻苍术之气,亦能动呕,故以干姜代之。
陈皮 浓朴(各一钱半) 干姜(炮,一、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此方凡藿香、木香、丁香、茯苓、半夏、扁豆、砂仁、泽泻
之类,皆可随宜增用之。若胸腹有滞而兼时气寒热者,加柴胡。
\x排气饮\x 治气逆食滞胀痛等证。
陈皮(一钱五分) 木香(七分或一钱) 藿香(一钱五分) 香附(二钱) 枳壳(一钱五分) 泽泻(二钱)
乌药(二钱) 浓朴(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热服。如食滞者,加山楂、麦芽各二钱;如寒滞者,加焦干姜、吴
茱萸、肉桂之属;如气逆之甚者,加白芥子、沉香、青皮、槟榔之属;如呕而兼痛者,加半
夏、丁香之属;如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如兼疝者,加荔枝核,煨熟捣碎,用二、三钱。
\x大和中饮\x 治饮食留滞积聚等证。
陈皮(一、二钱) 枳实(一钱) 砂仁(五分) 山楂(二钱) 麦芽(二钱) 浓朴(一钱半) 泽
泻(一钱半)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胀甚者,加白芥子;胃寒无火或恶心者,加炮干姜
一、二钱;疼痛者,加木香、乌药、香附之类;多痰者,加半夏。
\x小和中饮\x 治胸膈胀闷,或妇人胎气滞满等证。
陈皮(一钱五分) 山楂(二钱) 茯苓(一钱半) 浓朴(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扁豆(炒,二钱)
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片,煎服。如呕者,加半夏一、二钱;如胀满气不顺者,加砂
仁七、八分;如火郁于上者,加焦栀子一、二钱;如妇人气逆血滞者,加紫苏梗、香附之属
;如寒滞不行者,加干姜、肉桂之属。
\x大厘清饮\x 方在寒阵五。
\x小厘清饮\x 治小水不利,湿滞肿胀,不能受补等证,此方主之。
茯苓(二、三钱) 泽泻(二、三钱) 薏仁(二钱) 猪苓(二、三钱) 枳壳(一钱) 浓朴(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食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