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98-景岳全书-第463页

风痫痰气,防 风汤下。
(《局方》)\x平补镇心丹\x 治心血不足,时或怔忡,夜多乱梦,如堕岸谷。常服安心肾,益 荣卫。
人参 龙齿(各二两五钱) 白茯苓 茯神 麦冬 五味(各一两二钱半) 车前子 远志(制)
天冬 山药(姜汁炒) 熟地(酒蒸,各一两半) 朱砂(两半,为衣) 枣仁(炒,三钱)
炼蜜丸,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早晚米饮或温酒下。一方有肉桂一两二钱五分。一 方有当归、柏子仁、石菖蒲。
(《集验》)\x柏子养心丸\x 治心劳太过,神不守舍,合眼则梦,遗泄不常。
柏子仁(鲜白不油者,以纸包槌去油) 白茯神 酸枣仁 生地黄 当归身(各二两) 五味 子辰砂(细研) 犀角(镑) 甘草(各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金箔为衣。午后临卧各津嚼一丸。
(古庵)\x心肾丸\x 治水火不济,心下怔忡,夜多盗汗,便赤梦遗。
牛膝(酒浸) 苁蓉(酒浸) 熟地黄(各二两) 菟丝子(酒煮,三两) 人参 黄 (蜜炙) 当 归(酒浸) 山药(炒) 鹿茸(酥炙) 附子(炮去皮脐) 茯神 五味子 龙骨( ) 远志(甘 草汤浸剥,姜汁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枣汤或清汤送下。
(《济生》)\x远志丸\x 治心神恍惚不宁,梦泄遗精。
人参 茯神 白茯苓 龙齿 远志(姜汤浸炒) 石菖蒲(各二两)
蜜丸,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盐汤下。
\x宁志丸\x 治怔忡惊悸癫痫。(《得效》)宁志丸,方在和阵,与此稍同。
人参 枣仁(酒浸) 茯苓 柏子仁 当归 远志(酒浸) 茯神 石菖蒲 琥珀(各五钱)
乳香 朱砂(各三钱)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枣汤下。
\x宁志膏\x 治因惊失志。
人参 枣仁(泡去皮,纸炒) 朱砂(各半两) 滴乳香(一钱,另研)
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
\x定志丸\x 治心气不足,惊悸恐怯,或语鬼神,喜笑,及目不能近视,反能远视,乃阳气 不足也,宜此方主之。此方与前开心散小异。
人参 茯苓(各二两) 菖蒲 远志(制,各一两)
炼蜜丸,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七十丸,米饮下。
(《拔萃》)\x八物定志丸\x 补心神,安魂魄,去热除痰。
人参(一两半) 石菖蒲 茯神 远志(制,各一两) 麦门冬 白术(各五钱) 朱砂(一钱) 牛黄 (二钱,另研)
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米饮下。一方有茯苓一两。
\x十四友丸\x 治惊悸怔忡。
人参 黄 当归 生地黄 远志 茯神 茯苓 枣仁(泡去皮,隔纸炒) 阿胶(炒)
龙齿 紫石英 薄荷 朱砂(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临卧枣汤下。
(《秘验》)\x琥珀多寐丸\x 治健忘恍惚,神虚不寐。
真琥珀 真羚羊角(细镑) 人参 白茯神 远志(制) 甘草(等分)
上为细末,猪心血和炼蜜丸,芡实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灯心汤嚼下。
(《金匮》)\x六味地黄丸\x 即《金匮》肾气丸,亦名地黄丸。治肾水亏损,小便淋闭,头目 眩晕,腰腿酸软,阴虚发热,自汗盗汗,憔悴瘦弱,精神疲困,失血失音,水泛为痰,病为 肿胀,壮水制火之剂也。
熟地黄(八两,蒸捣) 山茱萸 山药(炒,各四两) 丹皮 泽泻 白茯苓(各三两)
上为细末,和地黄膏加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滚白汤,或淡盐 汤任下。此方用水煎汤,即名六味地黄汤,下八味丸亦同。
(崔氏)\x八味地黄丸\x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 下元冷惫,脐腹疼痛等证。王太仆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此谓也。即前六味地黄丸加肉 桂、制附子各一两。
(陈氏)\x加减八味丸\x 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或牙根溃蚀,咽喉 疼痛,寝汗憔悴等证。
此临川陈自明方。李氏云∶凡发背之热,未有不自肾虚而得之者,必须五更服加减八味 丸。即前六味丸加肉桂一两、五味子四两炒用。纳泽泻切片,蒸五次焙用。一方五味止用一两。
(《良方》)\x益阴肾气丸\x 治阴虚潮热盗汗,烦热作渴,筋骨疼痛,月经不调等证。即前六 味丸加当归、生地各四两,五味子二两。
(薛氏)\x加减《金匮》肾气丸\x 治脾肾阳虚,不能行水,小便不利,腰重脚肿,或肚腹肿 胀,四肢浮肿,或喘急痰盛,已成臌证,其效如神。此证多因脾胃虚弱,或治失其宜,元气 复伤而变此证。若非速救肾中之火,则阳气不充于下,何以生土?土虚又何以制水?此必用之 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