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则死。
一、虚寒泄泻,凡证无大热,口不喜冷,脉不洪数,腹无热胀,胸无烦躁,饮食减少而忽然 自利者,则悉属虚寒,切不可妄用寒凉之剂,再伤脾土,必致不救,宜温胃饮、养中煎、五君 子煎,或理中汤、四君子汤之类,随宜用之。若腹有微滞微胀而为泄泻者,宜六味异功煎,或 五味异功散加砂仁。若泄泻兼呕兼痛而气有不顺者,宜养中煎加丁香、木香,或四君子汤合二 仙散。若泄泻而山根、唇口微见青色,或口鼻微寒,手足不热,指尖微冷,泻色淡黄,或兼青白 ,睡或露睛,此皆脾肾虚寒之证,非速救命门,终不见效,宜胃关煎、理阴煎主之,或陈氏十 二味异功散亦可。若泄泻势甚,用温脾之药不效者,则必用胃关煎,或理阴煎之类主之。若久泻 滑脱不能止者,宜胃关煎、温胃饮,或陈氏十二味异功散,送五德丸或肉豆蔻丸。若胃本不虚,
但以寒湿伤脾,或饮水而为泄泻者,宜佐关煎、抑扶煎,或益黄散加猪苓、泽泄,或五苓散俱佳。
一、蓄热泄泻,本不多见而间亦有之,然必有热证可据,方可用清利之药。如脉见洪数,
身有大热,口有大渴,喜冷恶热,烦躁多汗,或中满气粗,或痘色 肿红紫,或口鼻热赤,
小水涩痛之类,皆热证也。且热泻者必暴而甚,寒泄者必徐而缓,皆可辨之。然治热之法,当 察火之微甚,勿使药过于病,恐致伤脾,则必反为害。凡湿热内蓄,小水不利,微热不甚而为泄 泻者,宜五苓散、四苓散,或小厘清饮之类,加木通主之。若湿热稍甚,清浊不分而泄泻者,
宜四苓散加姜炒黄连,或合黄芩汤治之。若食多脉盛气壮而泄泻者,当从热治,宜黄芩汤加 黄连。若热在下焦,小水赤涩而泄泻者,宜大厘清饮,或合益元散。若湿热在脾,泄泻内热 而兼腹 痛者,宜香连丸。若颊赤身热,头痛咽疼,口疮烦躁而泄泻者,阳明火证也,宜泻黄散。若 湿热在脾,泻而兼呕者,黄芩汤加半夏、生姜,或《御药》大半夏汤加黄芩。若内热泄泻而兼气 虚者,四君子汤加芍药、黄连、木香。
一、发渴乃泄泻之常候,盖水泄于下,则津涸于上,故凡患泄泻者,必多口干口渴。但干 与渴不同,渴者欲饮,干者不欲饮,渴属阳而干属阴,此其辨也。然有渴欲饮水者,此火证也。
有渴欲饮汤者,此非火也。有虽欲饮水而不能多者,有口虽欲凉而胸腹畏寒者,此皆非火证也。
然则病渴者尚有阴阳之辨,而矧夫但干而不渴者,此实以水亏而然,若作火治,鲜不为害。故凡 有久泻津亡而作渴者,当审其非热而不可不壮其水也。
程氏曰∶泄泻须分寒热,寒者小便清,宜理中汤,或参苓白术散。然白术、茯苓非泄泻发 泡者不宜用,以其渗利故也。按此说可见治痘者,即渗利亦忌,顾可妄为消伐以残其气血津液乎?
陈氏曰∶凡泻频津耗则血气不荣,疮虽起发亦难收靥。如身温腹胀,气促切牙,烦躁谵妄 者皆难治,缘谷食去多,津液枯竭,故多死也,速宜与十一味木香散,或十二味异功散。
万氏曰∶疮未出而利者,邪并于里,实也,宜从清毒。疮已出而利者,邪达于表,里虚也,
宜治其虚。凡痘疮所忌,惟内虚泄泻,若温之固之而不愈者,此不治之证。
<目录>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篇名>寒战切牙(四十四)
属性:寒战者,阳中之气虚也,阳气虚则阴乘之,阳不胜阴,故寒栗而战也。切牙者阴中之气 虚也,阴气虚者肾元惫,骨气消索,故切齿而鸣也。总之,虚在气分,则无非阴盛阳虚之 病耳,非大加温补不可也。
《心鉴》云∶七日前见寒战者,表虚也;切牙者,内虚也。七日后见寒战者,气虚极也;
切牙者,血虚极也。气虚者,保元汤倍加肉桂以温阳分。血虚者,保元汤加芎、归以益 阴分。余常用六气煎,或六物煎加桂附治之,无不应手而止。其有独寒战、独切牙者,亦一 体治之,或合二仙散用之亦妙。
一、有寒邪在表,身体大热,脉紧数无汗,邪正相争而为战栗者,此即似疟之类,但散 其邪而战自止,宜柴葛桂枝汤之类主之。
一、痘疮灰白溃烂,泄泻而寒战切牙者,此纯阴无阳之证,宜九味异功煎,或陈氏十二 味异功散亦可。
一、痘色干紫黑陷,大小便不通,烦躁大渴而寒战切牙者,此纯阳无阴,火极似水之证 也,宜双解散。
一、养浆结靥之时,有红紫 肿,大小便秘,烦渴喜水者,乃表里俱热之证,以疮痛而振摇 忍痛而切牙也。此非寒战切牙之属。如热甚而便秘者,宜四顺清凉饮加连翘、木通、金银花之 类主之。
一、筋惕肉 似战者,以经络血气为疮所耗,不能荣养肌肉,主持筋脉,故惕惕然肌肉 自跳, 然肌肉自动,本非寒战之证也,宜十全大补汤之类主之。
陈氏曰∶切牙者,齿槁也,乃血气不荣,不可妄作热治。
一、寒战切牙而气喘谵妄,闷乱足冷者,非倒陷即倒靥也,不治。
<目录>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篇名>烦躁(四十五)
属性:烦者,扰扰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