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鼻上为脾,下颏为肾,随证施治之。



<目录>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篇名>总论(一)

属性: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此饮食之宜调,而药饵尤当慎也。今举世幼科既
不知此大本,又无的确明见,而惟苟完目前。故凡遇一病,则无论虚实寒热,但用海底兜法,而悉
以散风、消食、清痰、降火、行滞、利水之剂,总不出二十余味,一套混用,谬称稳当,何其诞也
。夫有是病而用是药,则病受之矣,无是病而用是药,则元气受之矣,小儿元气几何,能无阴受其
损而变生不测耶?此当今幼科之大病,而医之不可轻任者,正以此也。又见有爱子者,因其清黄瘦
弱,每以为虑,而询之庸流,则不云痰火,必六食积,动以肥儿丸、保和丸之类,使之常服。不知
肥儿丸以苦寒之品,最败元阳,保和丸以消耗之物,极损胃气,谓其肥儿也,而适足以瘦儿,谓其
保和也,而适足以违和耳。即如抱龙丸之类,亦不宜轻易屡用。余尝见一富翁之子,每多痰气,或
时惊叫,凡遇疾作,辄用此丸,一投即愈,彼时以为神丹,如此者不啻十余次。及其长也,则一
无所知,凝然一痴物而已,岂非暗损元神所致那。凡此克伐之剂,所以最当慎用,故必有真正火证
、疳热,乃宜肥儿丸及寒凉等剂;真正贪积、胀满,乃宜保和丸及消导等剂;真正痰火喘急,乃宜
抱龙丸及化痰等剂,即用此者,亦不过中病即止,非可过也。若无此实邪可据,而诸见出入之病,
则多由亏损元气,悉当加意培补,方是保赤之主。倘不知此而徒以肥儿、保和等名,乃欲藉为保障
,不知小儿之元气无多,病已伤之,而医复伐之,其有不萎败者鲜矣。此外,如大黄、芒硝、黑丑
、芫花、大戟、三棱、篷术之类,若作必不得已,皆不可轻易投也。



<目录>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篇名>总论(一)

属性:凡小儿之病,本不易察,但其为病之源,多有所因,故凡临证者,必须察父母先天之气,而母
气为尤切。
如母多火者,子必有火病;母多寒者,子必有寒病;母之脾肾不足者,子亦如之。凡骨软行迟,齿
迟语迟,囟门开大,疳热脾泄之类,多有由于母气者。虽父母之气俱有所禀,但母气之应在近,父
气之应在远。或以一强一弱而偏得一人之气者,是皆不可不察。至若稍长而FS 纵欲,或调摄失宜而
自为病者,此又当察其所由,辨而治之。如果先天不足,而培以后天,亦可致寿、虽曰先天俱盛,
而或父母多欲,或抚养失宜,则病变百端,虽强亦夭。
此中几圆理微,贵在知常知变也。



<目录>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篇名>总论(一)

属性:初生小儿撮口脐风者,因胎中受热,或初生不慎,为风寒所侵,遂致聚唇撮口,眼闭口噤,啼
声如雅,或声不能出,成舌上如粟,或口吐白沫,或喉痰潮响,或气息喘急,甚者舌强面青,腹胀
青筋,吊肠牵痛。百日内病甚者多不治。脐风者,以断脐之后,为水湿风邪所侵,因致腹胀脐肿,
四肢柔直,啼不吮乳,甚则发搐。若脐边青黑,手拳口噤者,是为内搐,不可治。凡治此之法,痰
盛者当先治痰,火盛者当先清火,若无火无痰者,专当温补脾胃。凡断脐不盈尺,多患此者。齿龈
有泡如粟,以绵裹指,蘸温水擦破,口即开,不用药。七日内患此有,百无一生。脐风果因浴拭外
伤皮肤者,用绵灰或枯矾末掺之即愈。若因剪脐短少,或因束缚不紧或因牵动,风入脐中,或因铁
器断脐,冷气传于脾络,以致前证者,口内有小泡,急掐破去其毒水,以艾灸脐中,亦有得生者。
治法多端,无如灸法。苦因乳母肝脾郁怒,或饮食生冷辛热,致儿为患者,当治其母。
钱氏云∶撮口因浴后拭脐,风邪所入而作,用益黄散补之。
陈无择云∶视其牙龈有泡,擦破之。口既开,用真白僵蚕略烘为末,蜜调涂口内。
《保婴集》云∶小儿百日脐风马于,当作胎毒,泻足阳明之火,用针挑破,以桑树白汁涂之。
田氏治噤风,用天南星为末,加片脑少许,以指蘸姜汁擦于龈,立开。或用牛黄,以竹沥调服
一字,随以
猪乳滴于口中。



<目录>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篇名>总论(一)

属性:惊风之要领有二,一曰实证,一曰虚证而尽之矣。盖急惊者,阳证也,实证也。乃肝邪有余而
风生热,热生痰,痰热客于心膈间,则风火相搏,故其形证急暴而痰火壮热者,是为急惊。此当先
治其标,后治其本。慢惊者,阴证也,虚证也。此脾肺俱虚,肝邪无制,因而海脾生风,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