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
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
《五色篇》∶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帝曰∶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矣
。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帝曰∶赤色出两颧,大如母指者,病虽小愈,必卒
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母指者,必不病而卒死。
《奇病论》帝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
,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细微如发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为何病?岐伯曰∶病在
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谓五有余二不足也。帝曰∶何谓五有余
二不足?曰∶所谓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
,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阳明脉解篇》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岐伯曰∶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厥论》曰∶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少阳厥逆,机关不利,腰不
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详厥逆门)
《通评虚实论》帝曰∶消瘅虚实何如?岐伯曰∶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
不可治。帝曰∶癫疾何如?曰∶脉搏大滑,久自已;脉小坚急,死不治。帝曰∶癫疾之脉,
虚实何如?曰虚则可治,实则死。帝曰∶肠 便血何如?曰∶身热则死,寒则生。肠 下白沫
何如?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帝曰∶肠 下脓血何如?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
《癫狂篇》曰∶癫疾者,癫发如狂者,死不治。
《厥病篇》曰∶风痹淫泺,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股胫淫泺,烦心头痛
,时呕时 ,眩已汗出,久则目眩,悲以喜恐,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也。真心痛,手
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痹论》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脏
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



<目录>卷之三十七天集・杂证谟\死生

<篇名>经义

属性:《热论篇》曰∶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



<目录>卷之三十七天集・杂证谟\死生

<篇名>经义

属性:《六元正纪大论》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诊要经终论》曰∶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
死,中肺者五日死,中膈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死。
《刺禁论》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
为之使,胃为之市。膈盲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刺
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中
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刺跗
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阴股中大脉,
血出不止死。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
《小针解》曰∶取五脉者死,言病在中,气不足,但用针尽大泻其诸阴之脉也。取三阳
之脉者,唯言尽泻三阳之气,令病患 然不复也。夺阴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
。夺阳者狂,正言也。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者,脉口气内绝不至,反取其外之病处与阳经
之合,有留针以致阳气,阳气至则内重竭,重竭则死矣。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所谓五脏
之气已绝于外者,脉口气外绝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输,有留针以致其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反
入,入则逆,逆则死矣。其死也阴气有余,故躁。
《玉版篇》曰∶夫针之与五兵,其孰小乎?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也。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迎而夺之而已矣。帝曰∶上下有数乎?曰∶迎之五
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藏之气尽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输矣。此所谓夺其天气
者也。帝曰∶愿卒闻之。曰∶窥门而刺之者,死于家中;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上。



<目录>卷之三十七天集・杂证谟\死生

<篇名>经义

属性:《痈疽篇》《玉版篇》等义,俱详列外科。



<目录>卷之三十七天集・杂证谟\死生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