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攻自愈,故中医用药亦常效焉。观夫藜藿野人之病,尝不药自愈可知矣。故
曰∶治病不察脾胃之虚实,不足以为太医。
又曰∶汉张仲景着《伤寒论》,专以外伤为法,其中顾盼脾胃元气之秘,世医鲜有知之
者。观其少阳证,小柴胡汤用人参,则防邪气之入三阴,或恐脾胃稍虚,邪乘而入,必用人
参、甘草,固脾胃以充元气,是外伤未尝忘内因也。至于阳毒升麻汤、人参败毒散、化斑汤
、黄连汤、白通汤、理中汤、炙甘草汤、橘皮汤、五味子汤、栝蒌根汤、建中汤等,未尝不
用参 以治外感,可见仲景公之立方,神化莫测。或者只以外伤是其所长,而内伤非所知也
,此诚不知公者也。何今世之医不识元气之旨,惟见王纶《杂着》戒用人参之谬说,执泥不
移,乐用苦寒攻病之标,致误苍生,死于非命,抑何限耶!间有病家疑信相半,两勿之从,
亦但不速其死耳,直以因循,俟其元气自尽,终莫之救而致毙者,可谓知乎。况斯世斯时,
人物剧繁,禀气益薄,兼之劳役名利之场,甚至蹈水火而不知恤,耽酒色以竭其真,不谓内
伤元气,吾弗信也。观其杂病稍用攻击,而脾胃遂伤,甚则绝谷而死者,皆可类推矣。



<目录>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脾胃

<篇名>脾胃论列方

属性:理中汤(热一) 理阴煎(新热三)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四物汤(补八) 五福饮(新补
六) 建中等汤(补二二后) 白通汤(热一四五) 五物煎(新因三) 栝蒌根汤(散百七) 化
斑汤(寒三) 橘皮汤(和二九八) 六味回阳饮(新热二) 黄连汤(寒百三) 炙甘草汤(热四
四) 人参败毒散(散三六) 抵当汤(攻三七) 五味子汤(补五七) 阳毒升麻汤(散百六)
承气汤(攻一) 小柴胡汤(散十九)



<目录>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脾胃

<篇名>论外备用方

属性:归脾汤(补三二) 二陈汤(和一) 五味异功散(补四) 煨肾丸(补一四六 能消谷) 平
胃散(和十七) 加味四君子汤(补二) 胃苓汤(和百九十) 四君子汤(补一) 加味枳术丸(
和八三) 启脾丸(和八六 行滞) 六君子汤(补五) 养胃进食丸(和八九) 人参散(和二百
六十 虚寒) 大健脾丸(和八五) 藿香正气散(和二十 寒滞) 安脾散(热六七 虚寒不化
)大七香丸(和一三一 气寒) 丁香茯苓汤(热六三 温胃行滞) 九宝丹(热一四三 温理
脾胃) 大半夏汤(和十一 痰饮) 藿香安胃散(热七一 脾虚气滞) 太和饼(小九) 参苓
白术散(补五四) 木香人参枳术丸(和八二) 和中丸(和八八 温脾胃) 参术健脾丸(和六
四虚滞) 八味汤(热一四一 虚寒气滞) 温胃汤(热十二 暖胃和中)



<目录>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眩运

<篇名>经义

属性:《口问篇》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卫气篇》曰∶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
《海论》曰∶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
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五藏生成篇》曰∶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脉要精微论》曰∶浮而散者,为 仆。
《决气篇》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
《厥论》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 仆。
《经脉篇》曰∶督脉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
;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
《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太阳司天,民病善悲,时眩仆。太阳之复,
头痛,善悲,时眩仆,食减。
《气交变大论》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甚则忽忽善怒,
眩冒巅疾。
《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甚者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



<目录>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眩运

<篇名>论证(共四条)

属性: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原其所由,则有劳倦过度
而运者,有饥饱失时而运者,有呕吐伤上而运者,有泄泻伤下而运者,有大汗忘阳而运者,
有目惊心而运者,有焦思不释而运者,有被殴被辱气夺而运者,有悲哀痛楚,大叫大
呼而运者,此皆伤其阳中之阳也。又有吐血、衄血、便血而运者,有痈脓大溃而运者,有金
石破伤,失血痛极而运者,有男子纵欲,气随精去而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