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桔梗、羌活,二剂而愈。(详见《外科枢要》。)
滚痰丸攻泻肠胃痰积及小儿食积痰、急惊风痰甚者,最为要药,常宜合备,但须量人虚实而用之。
愚按滚痰丸夺旗斩关回生起死之剂,必痰滞胸膈,秘结不利,形气病气俱实者,乃可用之。或脾气 不能摄涎而上泛,或肾气不能摄水而上溢,苟误认为实痰而用之,祸在反掌,江南人尤慎之。
一妇人,元气素弱,痰气时作,或咽间不利,或胸痞等症。余以为郁结伤脾,用加味归脾汤治之而 愈。后遇恚怒,前症仍作,惑于众言,以为痰饮,妄用祛痰之剂,吐泻数次,变诸异症,口噤不醒。余以为 脾胃复伤,日用六君子一剂,米饮浓煎,常服匙许,至四日渐进粥食,乃服前药,间以归脾汤,喜其善调 养,两月余诸症悉愈。
<目录>卷之二<篇名>拟治岭南诸病属性:春秋时月,人感山岚瘴雾之气,发寒热,胸膈饱闷,不思饮食,此毒瓦斯从鼻口入内也。治当清上焦、
解内毒、行气降痰,不宜发汗。
主方 黄连(姜炒) 黄芩 木香 浓朴(姜制) 枳实(麸炒) 半夏(汤洗) 桔梗 柴胡 川芎 木通(各一钱) 生甘草(七分) 升麻 苍术(泔浸盐水炒,各一钱五分)
上姜、水煎,食前热服。
愚按岭南炎方濒海,地卑土薄,故阳气常泄,阴气常盛,四时放花,冬无霜雪,一岁之间,暑热过 半,穷腊久晴,或至摇扇。人居其间,气多上壅,肤多汗出,腠理不密,盖阳不反本而然也。阳燠既泄,则 使人本气不坚,阳不下降,常浮而上,气浮而不坚,则玄府开疏,汗液易泄,故内寒外热、上热下寒之症由 生也。治当固阳气、实腠理为主。若多用表散之药,则阳气愈虚,风邪益盛,鲜有不误者矣。苟系外邪为 患,则当解散之。外邪既解,而病仍作,肺气伤也,用补中益气汤。若头目不清,胃气不能上升也,加蔓 荆子。若饮食少思,胃气虚也,用四君子汤。若食而 难化,脾气虚也,用六君子加芍药、当归。若畏寒冷冻饮料食,或作吞酸,脾气虚寒也,前药更加炮姜;不 应,再加吴茱萸四分,黄连二分。余各当推而治之。岭南瘴疠为患诸症,详见卫生篇。凡宦游此地者,当 备此书而常览之。
若寒温失节,汗身脱衣巾,感冒风寒之气,气闭发热,头疼,此则伤寒类也。但岭南气温,易出汗,
故多类疟,重则寒热不退,轻则为疟。南方气升,故岭南人得此病者,卒皆胸满,痰涎壅塞,饮食不进,
与北方伤寒只伤表而里自和者不同。治当解表清热、降气行痰,此方用于寒凉时月,及虽在温暖时而感冒 风寒者。
羌活 苍术(泔浸) 柴胡 黄芩 橘红 半夏(汤洗) 枳实 甘草(炙) 川芎(各一钱)
上姜、水煎,食前服,渣随服,取汗出止服。
愚按前症若内停饮食,外感风寒,用藿香正气散;若脾气虚弱,而寒热,作呕,用金不换散。盖岭南之 地,湿热熏蒸,腠理不闭,津液妄泄,阳气内虚,法当调补肺气为主。盖肺主气而司腠理,肺气虚则腠理 不密,故津液妄泄,多患前症。若外邪既去,当补脾土以生肺金。
瘴疟、时疟寒热往来。
柴胡 知母(各一钱五分,炒) 苍木(泔浸) 黄芩(酒炒) 干葛 陈皮 半夏(汤洗)
川芎(各一钱) 甘草(七分,炙)
上姜三片,乌梅二个,水煎,侵晨、午前服。
愚按前症若因外邪未解,而寒热往来者,宜用原方解散之;若因脾气素弱,或服前药外邪既去而寒热 不止,或欲呕少食者,脾气亏损也,宜用补中益气汤加半夏、干葛、茯苓调补之。若午前寒热,属气虚,用 四君子加当归、升麻;若午后寒热,属血虚,用八珍汤加柴胡、升麻。大凡病久气虚而血弱者,必发 热,须用四君之类调补脾胃,脾胃一健,气血自生。若误认为血虚而用四物沉阴之剂径生其血,则脾土复 伤,诸脏皆病,虚症蜂起,反为难治,甚致不救。
疟久者,加人参一钱五分,当归一钱;汗多者,去苍术,换白术,加白芍药(酒炒)一钱五分。
愚按疟久不愈,属中气虚不能滋养诸脏,但调补脾胃,诸病自退。其汗自出者,乃阳气虚而不能卫固 于腠理也,用四君加归、 、陈皮;未应,加姜、桂。手足逆冷,急加附子。盗汗者,阴虚而腠理不密 也,宜用八珍加肉桂、五味子。烦热作渴,暂用当归六黄汤,其中三黄俱炒黑,倍加参、 ,汗既止,仍 用八珍散之类。若肾气素虚,发热作渴,宜六味丸。手足逆冷,或痰气上攻,宜用八味丸。若邪气既散,
而寒热仍作,此真气虚也,即用补中益气汤。若气血 虚而寒热者,用八珍汤。若治失其宜,则元气亏损,变症百出,不但久疟而已矣。
疟后变成痢疾,宜从虚治,故用补脾胃药。
黄连(炒) 木香 缩砂 黄芩(炒) 橘皮 白术 当归(酒洗,各一钱) 白芍药(炒,二钱)
甘草(炙,五分)
上姜、水煎,食前服。
愚按前症乃病气有余、形气不足而变症也,宜用原方,以清解脾胃邪热。若病气形气俱不足而不能 愈,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