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者,体肥,仲夏患痰喘。用二陈、芩、连、桔梗,痰喘益甚;加桑皮、杏仁、栝蒌,盗汗,气促;
加贝母、枳壳,不时发热,饮食渐减。脉大而无力。余以为脾肺虚寒。用八味地黄丸以补土母,用补中益
气汤以接中气而愈。
一妇人,早间吐痰甚多,夜间喘急、不寐。夫早间多痰,乃脾虚饮食所化;夜间喘急,乃肺虚阴火上
冲。用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而愈。
加味化痰丸 治痰满胸膈,咽喉不利。
半夏(汤泡七次姜汁水拌渗透) 橘红(盐水洗,各三两) 桔梗 海蛤粉(另研) 栝蒌仁(另研,
各一两) 香附米(淡盐水炒) 枳壳(麸炒) 连翘 枯黄芩(炒,各五钱) 贝母(去心炒,各一两) 诃
子皮 枯矾(各二钱五分)
上为末,炼蜜、姜汁为丸如黍米大。淡姜汤下四、五十丸。不可过服,恐伤上焦元气。
愚按前症若因郁伤脾气,脾血虚损,用归脾汤加炒栀、柴胡治之,若因怒动肝火,脾土受克,用六君
子加炒栀、柴胡平之;若因饮食伤脾,营气虚弱,用六君子汤调之;若因劳伤元气,用补中益气汤主之。
东垣先生云∶胃为五脏之根本,胃气益虚,脾无所禀,五脏皆虚,诸症蜂起矣。
二守陈子忠,饮食少思,吐痰,口干,常服二陈、枳实、黄连之类,脾胃受伤,乃问于余。余述东垣先
生曰脾胃之症,实则枳实、黄连泻之,虚则白术、陈皮补之。彼遂以二味等分为丸常服。由是多食而不伤,
过时而不饥。
徽州汪商,常服二陈、枳实、黄连、青皮、浓朴,胸腹快利,后患腹胀请治,脉已脱。余曰∶至暮必殁。
已而果然。故《内经》千言万语,只在人有胃气则生,又曰四时皆以胃气为本。凡脉促、代、屋漏之类,或
暴脱,余急用参、附等药,多有复生者。



<目录>卷之五

<篇名>脐风

属性:小儿初生百日内脐风,方书率用南星、僵蚕等风药,多不效,当作胎毒,泻阳明火邪。马牙亦是胎毒,用
针挑破桑树白汁涂之。桑汁主小儿鹅口及口疮、舌上疮,神效。初生小儿,时时与看,频敷桑汁,不然,
舌硬紧,渐至撮口,难治。
愚按曾世显云∶婴儿一七之内,腹肚胀硬,脐畔浮肿,口撮不开,攒眉而叫,名脐风。或因剪脐带少
短,或因束缚不紧牵动,风入脐中,或因铁器断脐,冷气入内,传于脾络,致舌强唇青,手足微搐,不能
吮乳,啼声似鸦,喉痰潮响,急掐破口泡,去其毒水,以艾灸脐中,亦有复生者。治法多端,无如灸法,或
以天南星一钱,生姜自然汁调灌,为妙。



<目录>卷之五

<篇名>变蒸

属性:小儿不时变蒸,变者异常也,蒸者发热也,所以
变换五脏,蒸养六腑。须待变蒸多遍,气血方荣,骨脉始长。
愚按钱仲阳先生云∶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后,即长骨脉,五脏六腑
之神智,自内而长,自下而上,故生后三十二日一变蒸,始即智意异前。盖人有三百六十五骨,除手足中
四十五碎骨外,有三百二十数。自生下,骨一日十段而上之,十日百段,三十二日,计三百二十段为一变,
亦曰一蒸。骨之余气,一自脑分入龈中,作三十二齿,则齿数当与变日相合。然而齿有不及三十二数者,由
变不足其常也;有或二十八日即止长二十八齿,以下仿此,但不过三十二之数。凡一周遍,乃生虚热诸病,
如是十周则小蒸毕也。计三百二十日生骨气,乃全而未壮也。故初三十二日一变生肾生志,六十四日再变
生膀胱,其发耳与 冷,肾与膀胱俱生于水,水数一,故先变主之。九十六日三变生心喜,一百二十八日四
变生小肠,其发汗出而微惊,心为火,火数二。一百六十日五变生肝哭,一百九十二日六变生胆,其发目
不开而赤,肝主木,木数三。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肺声,二百五十六日八变生大肠,其发肤热而汗,或不
汗,肺者金,金数四。二百八十八日九变生脾智,三百二十日十变生胃,其发不食,腹痛而吐乳。此后乃
齿生,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太仓云,气入四
肢长碎骨,于十变后六十四日长其经脉,手足受血,故能持物,能立,能行也。经云变且蒸,谓蒸毕而足
一岁之日也。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止,不可余治。全婴方云∶变蒸者,长气血。变者上气,
蒸者发热也。轻则体热,虚惊,耳冷,微汗,唇生白泡,三日可愈;重者寒热,脉乱,腹疼,啼叫,不能
乳食,食而即吐 ,五日方愈。其候与伤寒相似,但以唇上白泡验之。亦有受胎气壮实,不热不惊,或无
证候而暗变者。窃谓此症小儿所不能免,不必服药。古方以黑散子、紫丸子主之,非惟脏腑不能胜受,抑
且反伤气血,慎之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