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这个“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其实就是讲显现,是从现象上讲。而这个不可胜数的显现,就其实质而言却只是一个。知道了这个实质,就可以一言而终,就可以“能知一,万事毕”,而不知道这个实质,则必会流散无穷。上述这个阴阳变化,上述这个主导关系,我们还可以从最原始的天文测算过程去体悟。大家知道《周髀算经》这本书吧,这部书记述了最原始的测量太阳运行轨迹,也就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方法。就是在日中正午的时候,在太阳下立一个八尺的圭表,圭表的投影叫晷影,测量这个晷影的长度,就能够知道太阳运行到了什么地方,就能够确定出二十四节气。《周髀算经》告诉我们,晷影最长的长度是一丈三尺五寸,最短的长度是一尺六寸。大家可以思考,最长的这个晷影应该对应哪一天?最短的这个晷影应该对应哪一天?最长晷影的这一天应该是冬至这一天,相反的,最短晷影的这一天就是夏至这一天。晷影也就是太阳的阴影,盛夏的时节我们外出,大家总是喜欢走在树阴下面,或者总是希望来一片青云,为什么呢?因为树阴把太阳遮住了,青云把太阳光收藏起来了。所以,我们马上就会感受到清凉。因此,我们可以把上述的这个晷影当作是阳的收藏状态的一个尺度。为什么冬至的晷影最长呢?因为这个时候阳的收藏最厉害。冬至一过,我们看到这个晷影就日渐缩短,这反映了阳的收藏在减弱,随着这个收藏的减弱,阳气自然日益显露,日益生发、释放。所以,冬至以后,白天也一日一日增长,黑夜一日日缩短,这些都是收藏与显露,收藏与释放的变换。上述这个日益短缩的晷影到了夏至这一天,缩至了一尺六寸,一尺六寸与一丈三尺五寸相比,零头都不到。这个时候的阳气充分显露出来了,几乎没有什么遮拦,这就使得阳气的释放达到了最大的程度。然而重阳必阴,所以,夏至一过,这个晷影就一天天地变长。与之相应,白天也一天天地缩短,黑夜一天天地延长。阳气在充分地释放以后,又渐渐转入到收藏。由上面这个晷影的伸缩,我们可以看到,一年四季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其实就是阳气收藏与释放之间的变化。我们抓住了这个主导,阴阳的方方面面就会自然地连带出来。
(3)体用关系
阴阳除了上面的这些关系外还可以从体用的角度来谈,体用是传统文化里一个重要的概念。体是谈基础,用是谈作用,谈应用。没有体,这个用不可能发生,而没有用的体,那这个体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上面这个体用的关系怎么说明阴阳呢?具体地说,阴阳之间,哪一个属体?哪一个属用?很显然,如果我们把阴阳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反映用的主要是阳,反映体的主要是阴。在《中基》里,当谈到肝的功能时,有一个体阴用阳的概念,实际上,不但肝如此,整个阴阳都是如此。我们从一年来看,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这个春夏的过程主要就体现了阳的作用,我们看春夏的阳光,看春夏的温热,看春夏的繁荣,这一切都反映了阳气在积极发挥作用。所以,春夏为阳,这个阳是讲用,这个问题不难理解。这与前面讲的释放状态相应。那么,秋冬呢?秋冬这样一个寒冷的、凋零的景象,显然与阳的作用不符。为什么呢?因为阳用收藏起来了,你看不见了,所以,你见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这就关系到体的问题。体是基础,体是本钱。而秋冬的阴,秋冬的收藏,正是为了培植这个基础,蓄积这个本钱。基础巩固了,本钱增加了,上述这个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体与用,阴与阳一点不相违。两者相辅相成,互根互用。缺一不可。阳的用这一面,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前面对阳的强调而忽视了这个体的意义。应该知道,它与强调阳用并不矛盾。所以,光强调男权不行,还要谈女权。现在不是有一句流行的语言,“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吗?这句话讲得很实在,很多情况确实是这样。只是现在很多男人成功之后,就把原来助他的女人抛弃了,这个不但不道德,而且很愚蠢,将来注定他要遭挫折。阳讲用,这个用可以反映在很多方面。首先一个就是阳生阴长,这个化气的阳,能够促成万物的生长。春夏的景象为什么发陈?为什么蕃秀?就是因为这个因素。第二个用,阳为寿命之根本,《素问·生气通天论》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因此,阳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反映在它与寿命的关系,人的寿夭就要落实在这个阳气上面。长寿的人阳气没有不充足,相反,若阳失其所,则有折寿短命之虞。第三,“阳者,卫外而为固”,这也是阳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这个身体牢不牢固,能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就要看这个阳的卫外作用。这个作用与健康的关系很大。我们说人身最大的问题除了事业以外,就是一个健康,一个长寿,而阳用就反映在这个上面。阴讲体,这个体的意义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比如一个家庭,尤其是过去的家庭,妇女只会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怎么来体现女人的作用呢?就看你这个男的有没有出息。男的搞得好,说明你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