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81-思考中医-第135页

,一个是小柴胡汤的加减里有治口渴的;另外,就是 147条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也有口渴,这个口渴也兼有小便不利。以上三阳病都有口渴,但各有各的兼证,各有各的机理。到了三阴病,情况就不同了。所以,到太阴篇的时候就专门有一条条文谈到这个问题,如 277条云:“自利不渴者,属太阴。”而到少阴病又开始讲口渴,故 282条云:“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这就明确地与太阴病的自利区分开来了。到了厥阴病,口渴更是成了它提纲条文的首证。因此,综观六经,只有太阴这一篇没有口渴,惟其不渴,这又成为太阴病的一个很大的特点。现在临床上的很多医生,见到口渴就是花粉、麦冬一类的养阴生津药,这行不行呢?显然不行!如果这个渴是在阳明,那用养阴生津还算对证。如果是少阴的渴,你也用养阴生津,那就死定了。这是我们从少阴口渴引出的一些问题,由这些问题,大家会不会有所感受呢?我想应该有所感受。少阴病提纲就讨论到这里。三、少阴病时相少阴病时相,即为少阴篇 29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所讨论的内容。子至寅就是子丑寅。一日之中,为晚上 11 点,至次日凌晨 5点。一月之中,为初一到上弦的这 7 天半。一年之中,则为农历十一月至次年一月。以下从两方面来讨论少阴病时相。1.子者复也(1)七日来复三阴的欲解时与三阳的欲解时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在三阴中,每经欲解时的三个时辰有两个互为相重。如太阴的亥子丑中,子丑与少阴相重;少阴的子丑寅中,丑寅与厥阴相重。故而在三阴欲解时的讨论中,开首的这一时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如太阴之于亥,少阴之于子,厥阴之于丑,皆具特别的意义。子于十二消息卦正与复卦相应,复卦卦辞云:“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复者指的是阳气来复,阳气恢复之意。而这个阳气的恢复需要七日的时间,故云:“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为什么需要七日呢?我们只要将十二消息卦综合起来看就能明白。按照奇门遁甲的说法,十二消息卦共分阴阳二局。其中复临泰大壮聎乾这六卦为阳局,因为这六卦所处的过程是一个阳在增长的过程;而姤遯否观剥坤这六卦为阴局,因为这六卦所处的过程为阴不断增长的过程。一个阳局走完之后就到了阴局,阴局由姤始,若按每卦一天算,走完整个阴局正好是六天。阴局完结之后,继续往前走,就又重新回复到下一个阳局。阳局由复卦始,由阴局到下一个新的阳局正好需要七天,这便是复卦卦辞所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其实,不仅是阳复,亦即由姤至复需七日;阴复,亦即由复至姤,亦为七日。故七者,周而复始之数也。可见一周七日并非传自西方,《周易》里已经有这个周七之数。我们再回看六经传变,按《素问·热论》所云,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六日厥阴受之。六日竟后,至七日又复太阳。故伤寒六经的传变,亦是七日来复。(2)冬至一阳生复卦所在的月份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气,这个节气就是冬至。复卦虽配十一月,但严格地说,必须要等到冬至节来临的时候,复气才正式启动。所以,冬至的一阳,实际就是指的复卦的一阳。复卦的卦象是上坤下震,故曰地雷复。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至日就是指冬至日。冬至为什么要闭关呢?因为这个时候正是一阳初生的时候,正是阳气来复的时候,正是阳气归根的时候,正是阴阳转换的时候。这个来复、这个转换如果成功了,下一个周期的循环就能很顺利的进行。如何保证上述过程能够成功呢?闭关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闭关也就是处静。通过闭关,杜绝一切烦劳之事,让机体在一个很安静的环境里进行上述的转换、来复。其实,不但是冬至需要闭关,夏至也一样地需要闭关。故《后汉书、鲁恭传》云:“易五月姤用事,先王施命令止四方行止者。”以五月乃夏至所居,姤卦启动之时也。先王施命令止四方行止者,即是“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之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故不但于冬至阴交阳时需闭关,于夏至阳交阴时,亦需闭关。于此阴阳交替之际,于此阴阳初生之时,皆需细心呵护。子午于一年为十一月和五月,于一日则子午时也。故子时亦有一阳生,午时亦有一阴生。故子午之时亦需小闭关。午时怎么闭关呢?小事休息,或静坐,或小睡,皆为闭关之举。由是亦知,中国人的午休习惯可以上溯至周代。目下有人遑论午休习惯无益于健康,是不知易者也。(3)欲解要义子居正北,为水之所在,为体之所在。阳用为什么要归根呢?就是要归到这个体里面。阳归于体,方得休养生息。故子交复以后,阳即得来复,阳气即进入慢慢增长的阶段。少阴病为什么要欲解于子丑寅呢?因少阴病系阳气虚衰,阳不归根,以此病遇子丑寅,则正值阳气归根来复,阳渐增息的过程,何得不愈?此为天道地道以助人道也。尤证“人禀天地之气而生”非虚语。少阴病很重要的一个方剂也是四逆汤,如太阴篇所述,其方以炙甘草为君,炙甘草气味甘平,得土气最全,故其象坤也。干姜、附子辛温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