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80-心医集-第19页

以木香豆蔻等通其气,气通,其块益能行走,以香热大便益秘,遂有冲上下之症。末药三服而愈。
\x末方\x 大黄(三钱) 黄连(姜炒,一钱) 人中白(二钱) 枳壳(麸炒,三钱) 浓朴(姜炒,
三钱) 桃仁(二钱)
共末作三服。
林返孩 患一症,心重如千斤下坠。背弯不能直,每发时疼痛难忍,眼珠直出,舌俱咬碎,无药 可疗。予视脉曰∶此必打铜锡生理,终日用力,伤于饥饱,间于欲事或因偷情 为人所惊不得泄,用槌则弯背,惊则心血走,不得泄则肾气逆,以气裹血,渗留胞络 ,遂成兹症。究之此人果沙皮巷打铜匠也。两剂发汗而心轻,两剂通便而背直,服八味地黄 丸一料,而用力生理如常时也。
\x汤方\x 麻黄(一钱) 香附(八分) 羌活(一钱) 茯神(八分) 归尾(八分) 赤芍(八分) 甘草(四分)
\x汤方\x 熟大黄(三钱) 赤芍(一钱) 黄柏(一钱) 黄芩(一钱) 槟榔(一钱) 枳实(一钱)
林隐寺僧远尘 患一症,日身凉,夜身热,遍体痛甚,作止有时。昼欲行则痛不可忍,睡卧稍可;
夜欲睡则痛不可忍,行动始安。此僧极苦,但欲速死。予视脉曰∶此由趺坐损血,又有遗梦之症,当 其初坐时,惟恐夜睡精漏,故坐功俱用之夜,而血益损,日间饱食伤气,脾气已倦,当昼思卧。血,
阴分,逢阴不宁,血虚火盛,故昼凉夜热也。服滋阴抑火汤加减,数剂而愈。
\x加减滋阴抑火汤\x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 当归 地骨皮 丹皮 柴胡 茯神 菊花 枣仁 甘草 加枣二枚,灯心二十根。
朱化之 患一症,气喘痰多,骨瘦如柴,天将明即思食,食时以半碗饭作一口进,则过喉易易,
可食饭七八碗,若一碗饭分作五六口,便不下咽,多许则易,少许则进更难,真不可解。天明后便不索食 ,直至晓但饮汤坐卧,痰喘竟夜而已。予视脉曰∶肾水全不伤。此少年保养,中年用心过度,每睡辄思 富贵,长夜到晓,心血虚耗,气壅火发伤 肺,诸医以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藏,逆奔体弱,由肾虚不能收肺气,多用补剂,
益喘益弱。予用三拗汤加减,数剂而愈,盖此症起于风邪积痰,误用参 ,遂至 喘促到底,用麻黄者从根也。天将明而思食,由长夜思量到晓,心血虚而胃气 陷,亟欲以食填之,且旦气犹存,保□之□□□□□□□更无济矣。多许易入喉 者,乘胃□□□压之□□则谷气引胃直达而喘不能出,若食少则喘易出,而食难入 矣。日不食者,日多不思,神气昏沉,旦食未化也。
\x汤方\x 白茯苓(二钱) 麻黄(不去节,二钱) 杏仁(不去皮尖,二十四粒) 枳壳 (一钱) 甘草(八分) 姜枣 叶素方 于冬十一月索予视脉,维时并无恙,但欲制常服补丸耳。予曰∶且未定 方,其脉已有恙,只旬日当发,则寒热交作,为三日一发之瘅疟。予买舟去杭,至次年 四月归,悉如予言。因酌方服之,三剂而愈。
\x汤方\x 制浓朴 制知母 小柴胡 青皮 草果仁 藿香叶 制半夏 白茯苓 甘草 叶成冶 患积痢近十日,腹疼后重不可忍。予视脉曰∶此非积非痢,乃脾血虚而以 食气相触致然耳。酌方服之,一剂不腹疼,一剂不后重,其积全愈。
\x汤方\x 当归 白芍药 生地 地骨皮 白茯苓 叶八五孙 患伤寒症,大便昼夜流水不息,面赤而紫,两耳黑,胸前有块大如拳,
气喘不绝,下体冷至脐,诸医以为漏底,欲止之而益重,且面黑狂言,唇青眼直,咳喘不 休,发厥肌冷,皆死症也。求于予,予曰∶此不必看脉,但 言症而已知其易疗矣。当其病在阳明胃经时,不知用大黄黄芩诸药,只用九味羌活汤,致表里俱滞。
其大便流水不息者,当其病在阳明胃经时,所亟需全在大黄黄芩浓朴,而以九味羌活发散。上下两 碍,内有硬粪不得出,阻塞肠胃之路,郁血上攻,故有此症耳。用大承气汤加减,二服全愈。
吕苍鳞 患疟症三年,精神脾胃弱极。予酌方止用白术一味,制丸末服之一月而愈。阅半载余,
忽一日予视脉曰∶据此脉,过三日当忽然神昏眼晕,不省人事,百节皆作疼。因酌方俟其发,维时 精气正旺,诸友不之信,至三日果应予言,服药始愈。
陆春元(讳长卿,字效如) 乃正患一症,头重发热,遍体俱疼,饮食不进。遍请医调治,其 症益重,昼夜呕吐不能出,进以汤药益加重,每吐出有蛔虫数条,后并汤药不能下,如此者半月余,
以无复生理矣。予视脉曰∶此原非死症也,服药不中其病,而病日增。遂并药汤不能下。余只用栀 子仁姜汁炒,与豆蔻二味白滚汤下,但得过喉,便胸前作疼不可忍,其病即可疗矣,服药果如予言,每 日酌一方服之,半月全愈。盖此症初起风寒外感,诸医误用补剂,其寒不经发散,咸积于胸,胃气不 能上升,咸发为火,肠胃燧热已极,蛔虫头上抵至胃脘以上寒处安身,而不知寒处皆死路也。上寒以豆 蔻仁散之,下热宜栀子仁,栀子仁性寒难度上膈,故用炒,是以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