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消风散(咳嗽门) 凉膈散(方祖) 升麻汤(方祖) 犀角升麻汤(中风门) 升麻胃风汤(中风门)

  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桂苓五味甘草汤(咳嗽门) 当归龙会丸(伊芳尹三黄汤下) 加减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地黄饮子(中风门)

  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四逆汤(方祖) 通圣散(凉膈散下)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人参养荣汤(保元汤下) 羌活胜湿汤(湿门)

  卷十五

  咽喉门

  硼砂丹 治缠喉风。风热喉痹。

  硼砂(生研) 白矾(生研。各一钱) 西牛黄 人爪甲(焙脆。研。各一分)

  为极细末。以烂白霜梅肉三钱。研糊分作四丸噙化。取涌顽痰立效。

  本事利膈汤 治脾肺积热。咽喉生疮。

  薄荷叶 荆芥穗 防风 桔梗 人参 牛蒡子 甘草(等分)

  水煎。不拘时缓缓服。如口疮甚而多痰声者。加僵蚕。壮热脉实。去人参加黑参、犀角、山豆根。

  乌龙膏 治一切缠喉急证。

  皂荚(二梃。去皮弦子。捶碎。滚水三升泡一时许。挪汁去滓。砂锅内熬成膏。入好酒一合搅令稠。入下项药) 百草霜 焰硝 硼砂人参(另为极细末。各一钱)

  上四味拌匀。入白霜梅肉一钱细研。入皂荚膏内。以少许鸡翎点喉中。涌尽顽痰。却嚼甘草二寸。咽汁吞津。若木舌。先用青布蘸水揩之。然后用药。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肾气丸(崔氏八味丸下) 玉极丹(臭毒门) 稀涎散(中风门) 凉膈散(方祖)

  普济消毒饮(伊芳尹三黄汤下) 荆防败毒散(小柴胡汤下) 桔梗汤(方祖) 都气丸(崔氏八味丸下) 半夏浓朴汤(二陈汤下)

  异功散(四君子汤下)

  卷十五

  痈疽门

  活命饮 治一切痈毒赤肿。未成者消。已成者溃。但漫肿色白不起。及脓出而痛不止。元气虚者禁用。

  穿山甲(炮) 白芷 防风 乳香 没药 甘草节 赤芍栝蒌根 归身 贝母(去心。研) 陈皮 皂角刺(各一钱) 金银花(三钱)

  水酒各半煎服。

  清热解毒汤 治疮疡 肿赤痛。形病俱实。

  黄连(酒炒) 山栀(炒黑) 连翘 当归(各钱半) 芍药 生地黄(各一钱) 金银花(二钱) 甘草(六分)

  水煎热服。

  豆豉饼 治疮疡肿而不溃。溃而不敛。

  江西淡豆豉上一味为末。唾和成饼。如钱大。三四钱浓。置患处。以艾壮于饼上灸。干即易之。如疮大作饼覆患处。以艾铺上灸之。未成者即消。已成者祛逐毒邪则愈。如郁证败痰失道。漫肿不赤不溃者。以香附一味为细末。唾调作饼。如上法灸之。或先用葱一握。切碎焙热熨之。冷则更迭而熨。使气血调和。毒邪 发。然后灸之。尤妙。

  竹叶黄 汤 治气虚。胃火盛而作渴。

  淡竹叶(一握) 黄 (生) 生地黄 麦门冬(去心) 当归 川芎 甘草黄芩 芍药 人参(钱半) 石膏( 。二钱)

  水煎热服。

  乌金膏 治溃疡肉死不腐。若有毒根。以纸捻蘸 即敛。

  巴豆(去心膜。炒黑)

  一味研如膏。点歹肉上。临用修合则不干。

  珍珠散 治不拘何疾。溃烂不肯长肉者。

  炉甘石( 如目门绛雪膏法。净八两) 珍珠( 。净一钱) 琥珀(净末。七分)

  龙骨( 。水飞净。四分) 赤石脂( 。水飞净。四分)

  钟乳石(甘草汤煮一伏时。水飞净。六分) 朱砂(水飞净。五分) 麒麟竭(二分) 象皮(焙干为末。五分)

  上九味。务令极细。每药一钱。入冰片二分。研匀和调。敷上立长。

  三白丹 治霉疮结毒。

  水银(一两) 白矾 焰硝(各二两)

  上三味。纳铁铫中。以浓瓷碗合定。盐泥固济。压定碗足。文火 三炷香。升在碗内。取出放地一夕以出火毒。瓷罐收贮。经年后方可用之。每服三分。入飞面三钱。壮者分三服。中者分五服。羸者分七服。每日以土茯苓半斤。捶碎。用水七碗。煮至五碗。去滓入前丹一服。再煎至三碗。一日服尽。明日如前法再服。二三日后。喉 肿痛。齿龈出水。七日毒尽自愈。肿甚者。用黄连、犀角、骨碎补各一钱。黑豆一合。煎汤漱之。

  加味三白丹 治元气虚寒人结毒。

  本方加滴乳石一两。天灵盖二两。服法如前。

  五宝丹 治虚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