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不过翊运保元。以济阴阳亏盈之变。治痘用药之要。始出之前。宜开和解之门。既出之后。当塞走泄之路。痂落以后。清凉渐进。毒去已尽。补益宜疏。其他虽有奇方。

  不合中和之道。悉皆不录。

  卷十二 婴儿门下

  翁仲仁痘疹论

  夫痘由中以达外。用药因期而变通。以常言之。发热三日而后见标。出齐三日而后起胀。蒸长三日而后灌脓。浆满三日而后收靥。故发热三日。当托里解毒。使其易出。亦有气弱而不能出者。当微补其气。气和则出快。切不可轻用黄 。恐腠理一密。则痘难出也。四五六日起发之时。

  宜清热解毒。清热则无血热枯燥之患。解毒则无壅滞黑陷之虞。七八九日灌脓之时。宜温补气血。

  气血流行。而成浆自易也。十日至十一二日收靥之时。宜调和气血。补脾利水。自然结靥矣。此特语其常也。盖常者可必。而变幻无期。当随候参详。见红点之时。如痘轻少。不可过表。在后恐成斑烂。如干红紫色。急宜疏利。不然。在后必成黑陷。四五日之内。痘出足下为齐。苟未尽出。于解毒中宜兼发散。若专于清凉。则痘反凝滞。不能起发也。七八日之间。毒未尽解。于温补之中。宜兼解毒。若偏于温燥。则毒反蕴蓄。不能化浆也。十一二日之间。浆未满足。虽当大补气血。然须兼解余毒。不然。恐有痈毒 疤之患也。夫痘疮之发也。身热和缓。达于外者必轻。

  闷乱烦躁。彰于外者必重。其颜色贵润泽而嫌昏暗。贵光彩而嫌枯涩。贵淡红而嫌黑滞。贵鲜洁而嫌娇嫩。贵圆净而嫌琐碎。贵高耸而嫌平塌。其皮肤贵坚实而嫌虚薄。贵匀净而嫌冗杂。其根窠贵收紧而嫌散润。痘根阴阳见点。最忌浮肿。出要参差。血宜归附。耳后头项心胸。少于他处为吉。眉棱两颧额前先后润而不滞为佳。夫色之红者。毒始出也。白者。毒未解也。黄者。毒将解也。干黄者。毒尽解也。灰白者。

  血衰而气滞也。焦褐者。气滞而血枯也。黑者。毒滞而血干也。如红变白。白变黄者吉。红变紫。

  紫变黑者。死之兆也。

  卷十二 婴儿门下

  痘疹握机论

  张安世曰。医学贵乎专精。崇古分科习业。各擅所长。庶几夺权造化。痘疹一门。为婴孺始基第一关隘。予尝历考钱陈朱魏诸家之论。各执一端。缘其立言之义。有就证而论者。有究本而论者。有因时而论者。观费氏大运论云。尝稽痘证。有独取于辛热。有得意于寒凉。有扼要于保元。是皆治痘名家。何不见有逐年先后之别。要知天运使然。非三者之偏僻也。而费氏明指文中仲阳桂岩三子而言。独不及济川者。以济川实得一本万殊之妙。兼该三子之长。其论可法。后学可宗。有言于神宗丁巳至癸亥。尚多气虚。由甲子而血热者渐多矣。其毒亦渐深矣。向补宜从重者变而宜轻。泻宜从轻者变而宜重。逮及丁卯。所宜重泻者。虽极清极解而亦弗灵矣。势必荡涤而元枭之势始杀。然犹放标起胀时之权宜也。至壬申后。荡涤之法向施于成浆前者。竟有首尾而难免者矣。其黄氏痘疹或问亦云。予自万历辛巳始行其道。所历之痘。多属虚寒。至癸卯岁。

  忽然气候大变。自后当温补者。十无一二。虚中挟火挟痰者。十常八九。痘色亦常变异。良由运气使然。握司命之机者。可不达权通变而固守成则欤。于是会参诸家宗旨。综其大端。不出血热毒盛。毒盛气虚。气虚不振之三纲。顺险逆之三要。顺则无庸治。逆则治何益。惟险者在急治而尚变通。其机不暇少缓。不可泥于首尾而拘于绳墨也。至于病有寒热。证有真假。毒有浅深。药有轻重。治有缓急。时有寒暑。

  人有贵贱。禀有强弱。安可概论。若夫膏粱之治。与贫贱之治。迥乎不侔。夫膏粱之家。素嗜肥甘。肌体柔脆。譬之阴地草木。未经风日。奚堪胜任。况一有微 。即日历数医。虽具法眼。亦难独出己见。稍用一有关之品。即众口 。功未见而咎有归。此亦世道使然。无足憾也。而贫贱之家。日甘粗 。风霜切体。纵有疾苦。力能胜受。即或从事医药。则专任于一。虽证剧可危。

  尚堪重剂推扳。功成反掌。第贫家之痘。一涉危疑。医者往往忽略而委之不救。弃以待毙。因得土气滋化而复苏者。亦恒有之。达权之士。务在见机于始萌之际。变通于未发之先。如毒因表邪而发者疏解之。由里邪而发者宣畅之。热剧者凉润之。毒 者开泄之。挟惊者清理之。挟痰者驱导之。虚者益之。实者损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此数者乃治痘之大纲。必须明烛其机而毅与之。慎毋疑似而混用升发。标证一退。其痘自起。盖治病必求其本。审系血热而用凉解。即是升发。审系气虚而用补托。即是升发。以故新甫有见点忌升麻之说。丹溪复有一见红点便忌葛根之诫。夫今之以痘疹名世者。或称家秘。或尚师传。下手不辨气血之虚实。热毒之浅深。禀赋之强弱。兼证之有无。概以通套升发为务。直待点齐而验以凶吉。不知延过三日。则毒已归经。加之兼证交攻。种种变端。莫不由此。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