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是痰火上壅。脾肺湿热所致。故好酒嗜燥悖郁者。每患此疾。逍遥散去柴胡、陈皮。加羌、防、菊花。若觉睥肿及有丝脉虬赤者。必滞入血分。防瘀血灌睛等变。

  卷八 七窍门上

  目疮疣

  实热生疮。有痛痒轻重不同。重则堆高浓。紫血脓烂。而腥臭如瘀滞之证。膏溷水浊。每每流于睥 成疮。血散而疮自除。别无痛肿证者。轻而无妨。若火盛疮生。堆重带肿痛者。又当急治。恐浊气沿入而病及于珠也。治宜泻心火。解热毒。有疮处仍用开导洗点。椒疮生于睥内。

  累累如椒。红而坚者是也。有则砂擦难开。多泪而痛。今人皆呼为粟疮误矣。粟疮亦生在睥。但色黄软而易散。此则坚而难散。医者卒以龙须出血取效。甚则累累连片。疙瘩不平。不得已而导。

  中病即止。若退而复来者。乃内有瘀滞。必须再导。更服祛风热药以治其内。粟疮生于两睥。细颗黄而软。若目病头疼者。必有变证。是湿热郁于土分。须服退湿热药。若睥生痰核者。乃痰因火滞而结。生于上睥者多。屡有不治自愈。有恣嗜辛辣热毒。酒色斫丧之人。久而变为瘿漏重疾者有之。

  卷八 七窍门上

  五疳证

  木疳证 生于风轮者多。其色蓝绿青碧。有虚实之别。虚者大而昏花。实者小而涩痛。非比蟹睛因破而出。乃自然生者。大小不一。随其变长也。实者。泻青丸。虚者。通肝散。

  火疳证 生于睥 及气轮。在气轮者。火邪克金。为害尤急。初起如椒疮瘤子一颗。小而圆如小赤豆。次后渐大。痛者多。不痛者少。不可误认作轮上一颗如赤豆。为易消之证。此则从内而生也。三黄汤、导赤散。分虚实治之。

  土疳证 谓睥上生毒。俗呼偷针眼。有一目生又一目者。有止生一目者。有邪微不出脓血而愈者。有犯辛热燥腻。风沙烟火。为漏为吊者。泻黄散。初起以 入大 内边泪堂窍中捻之。泪出即消。无不立愈。

  金疳证 初起与玉粒相似。生于睥内。必碍珠涩痛。以生障翳。生于气轮者。则有珠痛泪流之苦。子后午前。阳分气升之时则重。午后入阴分。则病略宁。久而失治。违戒反触者。有变漏之患。泻肺汤。

  水疳证 忽然一珠。生于睥 气轮之间者多。若在风轮。目必破损。有虚实大小之殊。实者小而痛甚。虚者大而痛缓。状如黑豆。亦有横长而圆者。头风人多有此患。清空膏、神芎丸选用。

  此证与木疳相似。但部分稍异。色亦不同。黑者属水。青绿蓝碧者属木。久而失治。必变为漏。

  以风郁久胜。精膏走散。随其所伤之络。结滞为疳。湿热相搏而为漏矣。

  卷八 七窍门上

  漏睛

  漏睛者。 头结聚生疮。流出脓汁。或如涎水粘睛。上下不痛。仍无翳膜。此因风湿停留睑中所致。久而不治。致有乌珠坠落之患。

  大 漏证 大 之间生一漏。时流血水。紫晕肿胀而痛。病在心火实毒。金花丸加羌活、蝎尾。

  小 漏证 小 间生一漏。时流血色鲜红。病由心胞络而来。相火横行之候。导亦散加透风清热药。

  阴漏证 不论何部生漏。但从黄昏至天晓。则痛胀流水。作青黑色。或腥臭不可闻。日间则稍可。乃幽阴中有伏火为患。四物加细辛、香附、连翘之类。

  阳漏证 不论何部生漏。但日间胀痛流水。其色黄赤。遇夜则稍可。乃阳络中有湿热留着所致。人参漏芦散去当归。加羌、防、生甘草。

  正漏证 生于风轮。或正中。或略偏。为肝肾风热伏陷所致。若初发破浅。则流出如痰白膏。

  日久而深。则流出青黑膏汁。瞳神已损。急用泻肝药。如龙胆、羌活、生地、大黄之类下夺之。

  偏漏证 生于气轮。痰湿流于肺经而成。较正漏为害稍迟。其流如稠粘白水。重则流脓。急用泻肺药。如贝母、桔梗、桑皮、生甘草、黄芩、山栀之类凉解之。久而失治。水泄膏枯。目亦损矣。

  外漏证 生于两睥之外。或流稠脓。或流臭水。胀痛则流出。不胀则略止。先与人参漏芦散。

  后用千金托里散加葱白。

  窍漏证 乃目傍窍中流出薄稠水。如脓腥臭。拭之即有。久则目亦模糊也。嗜燥耽酒。痰火湿热者。每多患此。竹叶泻经汤、千金托里散。先后收功。久不治。亦有暗伤神水。耗损神膏之患。

  卷八 七窍门上

  不能近视

  东垣云。能远视不能近视者。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少年穷役眼神所致也。海藏云。目能远视。知其有火。不能近视。责其无水。法当补肾。加减地芝丸。或六味丸加减。秘要云。阴精不足。阳光有余。病于水者。故光华发见。散乱而不能收敛近视。治之在心肾。若贪淫恣欲。饥饱失节。形体甚劳。过于悲泣。皆斫丧阴精。精亏则阳火盛。火性炎而发见。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