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衰败。痒极揩擦而出者。其人不久必死。有酒醉怒甚。及呕吐极而绽出者。有因患火证热盛。关格亢极而胀出者。有因打扑而出者。凡此虽离两睑而脉皮未断者。乘热捺入。虽入。脉络损动。终是光损。

  须用清凉膏。若突出阁在睑中而含者易入。光不损。若离睑。脉络皮俱断者不救。

  卷八 七窍门上

  目痒

  目痒因风寒者。姜粉和白蜜点之。风热。四生散。或黄 、防风、蒺藜、羌活、蝉蜕、黄芩、甘草之类。因火者。于赤痛条求降火之剂。因血虚而痒者。四物汤加羌、防、蒺藜、黄 。

  痒若虫行证 乃痒不可忍。非若常时之小痒也。为病不一。如有障无障。皆有痒极之患。病源非一。有风邪之痒。有血虚气动之痒。有虚火入络邪气行动之痒。有邪退火息气血得行脉络通畅而痒。大凡有病之目不治。不治而自作痒者。痒一番则病重一番。若医治后而作痒。病必去速。

  若痒极难当自觉低陷者。命亦不久。急宜温补。庶或可图。若痒而泪多者。血虚夹火。大抵痒属虚火。治宜姜粉、枯矾、硼砂。津唾调如米大。时将一丸纳大 。及盐汤蒸洗。不应。于大小旁去一韭叶许。各灸七壮。其痒立止。如蟹睛黑翳如珠等证作痒。俱可用灸。但痛甚者。皆属实火。不可误用艾灼。反增其剧也。

  卷八 七窍门上

  外障

  外障在睛外遮暗。凡赤脉翳。初起从上而下者属太阳。以太阳主表。其病必连脑项痛。治宜温之散之。赤脉翳初从下而上。或从内 出外者。皆属阳明。以阳明主里。其证多热。或便实是也。治宜寒之下之。赤脉翳初从外 入内者属少阳。以少阳主半表半里。治宜和之解之。翳膜者。风热重则有之。或斑入眼。此肝气盛而发在表也。翳膜已生。在表明矣。宜发散而去之。若反疏利。则邪气内陷。为翳益深。邪气未定。谓之热翳而浮。邪气已定。谓之冰翳而沉。邪气牢而深者。谓之陷翳。当以 发之物。使其邪气再动。翳膜乃浮。佐之以退翳之药自去。病久者不能速效。以岁月除之。新翳。东垣羌活除翳汤。有热。万应蝉花散加犀角、白蒺藜、木贼。 发陷翳。用保命集羚羊角散。翳尽。至其年月日期复发者。有留积也。皂荚丸。

  倪仲贤云。风热不制之病曰翳。如云雾。如丝缕。如秤星。或一二点。多至数十点。如螺盖。

  为病久不去。治不如法。服寒凉药过多。脾胃受伤。生气不能上升。以渐而致也。羌活胜风汤专主风热去翳。自内 而出者加蔓荆。自锐 而入者加胆草、 本。自上而下者加黄连倍柴胡。自下而上者加木通。热甚者。兼用治湿热之药。搐鼻碧云散。大抵如开锅法。搐之随效。然力少而锐。宜不时用之。去星。用阿魏搐鼻法。又论奇经客邪之病。经曰。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疼从内 始。故阳跷受邪者。内 即赤。生脉如缕缕俗。呼攀睛是也。拨云退翳丸、万应蝉花散选用。外用点药。如春雪膏、蕤仁膏专祛风热暴翳。如去老翳。则以石燕丹、绛雪膏、熊胆膏选用。若宿翳冰凝者。当以照水丹。蝎附散助之。

  石顽曰。外障诸证虽殊。究其本。不出风火湿热内蕴。故必以涤热消翳为务。然初起者。但于除风热药中。略兼消翳。其翳自去。若去宿障。自当专力攻翳。但必兼助脾胃行其药力。始克有济。谛观外障内治之药虽多。咸以神消散、皂荚丸二方为主。外治之药不一。莫如石燕丹为最。

  今之专于此者。能识斯意。守是法而行之。亦可以为中工矣。

  血翳包睛证 此乃心经发热。肝虚受邪。致令眼赤肿痛泪出。常时举发。久则赤筋结浓。遮满乌睛。服泻心火破血凉肝之剂。痛时用破血药。兼硝、黄下之。

  红霞映日证 眼赤涩肿痛年深。有红翳于乌睛上。浓泪如红霞映日之状。乃肝膈风热上攻所致。治宜去风散血清凉之剂。

  黄膜上冲证 在风轮下际。神膏之内。有翳色黄。与凝脂翳同一气脉。但凝脂翳。在轮外生。

  点药可去。此在膏内邪热蒸起。点药所不能除。若漫及瞳神。其珠必损。此经络阻塞极甚。三焦关格。火土邪实。故大便秘。小便涩。而热蒸膏内作脓也。失治者。有HT 凸之患。神消散、皂荚丸选用。诸外障。俱可用石燕丹吹之。绛雪膏点之。碧云散搐之。

  黄膜下垂证 此脾胃热结。血凝气滞。膏脂窒塞。故生是证。发歇无时。痛涩泪出。渐生黄膜下垂。发则膜长遮满瞳神。甚至满目皆黄。不辨人物。治宜蝉花散加石膏、胆草、大黄。点以石燕丹。有泪者退易。无泪者退迟。浓者宜挑剪。

  赤膜下垂证 初起甚薄。次后甚大。有赤脉贯白轮而下。乌珠上半边近白际起障一片。仍有赤丝牵绊。障大丝粗。虬赤泪涩。珠疼头痛者。病急而有变。丝细少。色微赤。珠不疼。头不痛者。缓而未变。或于障边丝下。仍起星数点。此星亦是凝脂之类。皆火内滞之患。其病尚轻。盖无形之火。潜入膏内。故作是疾。非比有形血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