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如故。

  天阴头必重。体必沉重。渗湿汤。肾虚由卧湿地。流入腰脚。偏枯冷痹疼重。千金独活寄生汤。

  兼风湿者。改定三痹汤。如挟寒湿。并用摩腰膏。虚寒甚而挟湿者。术附汤。挟湿热者。羌活胜湿汤合二妙散。肾气虚寒而受寒湿。腰疼不得立。用烧羊肾主之。此千金法也。闪挫痛者。跌扑损伤。肝脉搏坚而长。两尺实。忽然不可俯仰。复元通气散。不效。必有恶血。复元活血汤。气滞而痛。脉沉弦或结伏。初起乌药顺气散。不应。八味顺气散。痰注而痛。脉滑或沉伏。动作便有痰。或一块作痛。导痰汤加香附、乌药、枳壳。脉实。加大黄。肝气不条达。睡至黎明。觉则腰痛。频欲转侧。晓起则止。宜柴胡疏肝散。或二妙散加柴胡、防风。即东垣苍术汤。腰痛如以带束引痛。此属带脉为病。用辛味横行而散带脉之结。甘味舒缓带脉之急。调肝散。腰痛牵引足膝。青娥丸加蝎尾最妙。以补肾兼补肝也。两腰偻废。乃热邪深入。血脉久闭之故。桃核承气多用肉桂。少加熟附行经。但痛者可治。偻废而不痛者。不可治也。诸般腰痛。皆由肾虚。若兼六淫。须除其邪。如无他证而腰肢痿弱。隐隐作痛。身体疲倦。脚膝酸软者。总属肾虚。然须分寒热主治。脉细而软。或虚浮。力怯短气。小便清利。属阳虚火衰。肾气丸加肉苁蓉、补骨脂、巴戟、鹿茸之类。脉大而软。或细数。小便黄。属阴虚火炎。六味丸加龟板、当归、杜仲、续断之类。

  腰酸 腰痛尚有寒湿伤损之异。腰酸悉属房劳肾虚。惟有峻补。男子用青娥丸。或八味丸加补骨脂、杜仲。有热。去附子加五味。走精。用六味丸去泽泻。加鳔胶、沙苑蒺藜、五味子。大便不实。加肉果、补骨脂。山药粉糊代蜜。妇人用六味加杜仲、续断。有带。去熟地加艾、附。

  经候不调。加当归、阿胶。

  腰软 湿气袭于少阳经络之中。则为肾着。金匮用甘姜苓术汤。后世更名为肾着汤。或渗湿汤选用。斫丧太过者。八味丸。肾虚风袭。腰背软痛。安肾丸。

  腰胯痛 寒湿流注于足少阳之经络。则为腰胯痛。盖腰乃胆经之所过。因受寒湿。结滞于骨节而痛。渗湿汤去橘红加肉桂。有痰滞经络。导痰汤加减。若肾肝伏热。用姜汁炒黄柏、酒防己。

  少加肉桂。若腰胯连脚膝晓夜疼痛者。肾虚风毒乘之也。用虎骨散加补骨脂。老人肾虚腰痛连膝痛者。二至丸。

  〔诊〕脉大为肝肾阴虚。尺沉为肾脏阳虚。浮缓为虚风。弦细为寒湿。或弦或涩为瘀血。或滑或伏为痰饮。沉弦而紧为寒。沉弦而细为湿。沉弦而实为闪肭。若肾惫及盛怒伤志。则腰失强。

  不能转摇者死。

  石顽治沈云步媳。常有腰疼带下之疾。或时劳动。日晡便有微热。诊其两尺皆弦。而右寸关虚濡少力。此手足太阴气衰。敷化之令不及也。合用异功散加当归、丹皮调补胃中营气。兼杜仲以壮关节。泽泻以利州都。则腰疼带下受其益矣。

  江苏总藩张公。严冬腰腹疼重。甲夜延石顽诊候。脉得沉滑而快。遂取导痰兼五苓之制。一剂而腹痛止。三啜而腰 弛纵自如。未尝用腰腹痛之药也。

  卷五 诸痛门

  脊痛脊强(尻痛)

  脊者。督脉之经。与膀胱之经。皆取道于脊也。故项脊常热而痛者。阴虚也。六味丸加麋茸。

  常寒而痛者。阳虚也。八味丸加鹿茸。有肾气攻背。而项筋痛连脊髀。不可转移者。此地气从背而上入也。椒附散。太阳经脊痛项强。腰似折。

  项似拔。羌活胜湿汤。脉浮紧为伤寒。麻黄汤。沉缓为风湿。五苓散换苍术、桂枝。加羌活。打扑伤损。从高坠下。恶血在太阳经中。腰脊痛不可忍。地龙汤。

  尻痛 尻乃足少阴与督脉所过之处。兼属厥阴。若肾虚者。六味丸加肉桂。不愈。加鹿茸。

  肥人属湿痰。二陈合二妙。有因死血作痛者。当归、赤芍、牡丹、桃仁、延胡索、生牛膝、穿山甲、肉桂之类清理之。不应。加地龙、生附子。

  卷五 诸痛门

  肩背痛

  经云。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肺盛有余。

  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

  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邪在肾。则肩背痛。是肾气上逆也。

  东垣云。肩背痛不可回顾。此手太阳气郁不行也。以风药散之。通气防风汤。若面白脱色。

  短气者勿服。宜逍遥散加人参。火郁热盛。东垣升阳散火汤。形气虚甚。十全大补汤。肩背痛。

  脊强。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经气不行也。羌活胜湿汤。风寒汗出中风。肩背痛。小便数而欠者。风热乘其肺而肺气郁甚也。当泻风热。消风散去僵蚕、蝉蜕加枳、桔。寒热少气不足以息而肩痛。小便遗失者。补中益气加门冬、五味。湿热相搏。肩背沉重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