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臂不遂。时复转移一臂。千金附子散。下半体疼重软弱。甄权防风汤。并用针灸法。偏风。其脉沉细。是风与痰饮在上焦。并宜导痰汤加羌活、白术。不应。宜六君子汤加当归。寒。加桂心。热。加竹沥。半身不遂。口眼 斜。手足战掉。语言謇涩。明显风从外入。身热无汗恶寒。宜小续命加减。自汗。

  不宜服。然又有病发左半。口往右 者。盖大筋短缩。筋属肝。肝病故左半身不遂。舌筋亦短而謇于言。左畔之小筋弛长。故口从左而 于右。治宜从右引左。大理右半脾胃之气。以运出左半之热痰虚风。当以四君子加羚羊角、柴胡、姜汁、竹沥。冬月稍加炮姜、熟附以从治。夏月须用知母、石膏。此正治也。半身不遂而多汗神昏。痰涎上涌者。大剂参、 。补中益气、十全大补、人参养营、大建中选用。半身不遂。骨节离解。口面 邪。便利无度。麻黄附子汤加桂心、干姜、芎 。

  然又有身半以上俱无恙。身半以下软弱麻痹。小便或涩或遗。此足三阴虚证也。当用地黄饮子补其下元。慎不可用澡湿攻痰药。若果痰盛。星香散、二陈汤。湿盛。薏苡仁汤。兼气虚者。六君子汤。兼血虚者。大秦艽汤。皆为合剂。又酒湿为病作痹证。口眼 斜。半身不遂。浑似中风。

  舌强不正。当泻利湿热。不可作风治而汗之也。

  角弓反张 风气乘虚入于诸阳之经。则腰背反折。挛急如角弓之状。宜小续命加减。千金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用仓公当归汤。更参痉证治之。

  四肢不举 脉缓大有力。而四肢不举者。土太过也。当泻其湿。胃苓汤。脉细小无力。而四肢不用者。土不及也。当补其气。补中益气汤随证加减。瘦人血枯筋急。土旺风淫者。四物汤加钩藤、秦艽、防风。肥盛色白痰多者。六君子加秦艽、天麻、竹沥、姜汁。

  麻瞀不仁 虚风之证。能食麻瞀。牙关引搐。目内蠕 。升麻胃风汤。麻痹不仁。鼻额间痛。唇口颊车发际皆痛。口不可开。言语饮食妨碍。左额颊上如糊急。手触之则痛。此足阳明经受风。气血凝滞不行。犀角升麻汤。一切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手足瘫痪。言语謇涩。无汗气实。乌药顺气散。十指并面麻瞀。乃气虚风袭。补中益气去白术、当归、橘皮加白芍、五味。麻瞀体软。痒起白屑。乃脾气不荣。补中益气加地黄、芍药。

  风湿相搏。手足麻痹者。千金排风汤。手足麻瞀。膈塞体痛。寒热眩晕。风成为寒热也。千金解风散。

  表虚自汗 虚风伤卫而汗出者。黄 建中汤。阳气虚者。加附子。若兼寒热者。小柴胡渴。

  气虚。补中益气汤。每夜发热自汗。为血虚。当归补血汤。酒客辈多湿热人。兼房劳汗出中风。

  下体多汗。不能劳。衣常濡。口干善渴。十全大补加熟附、防风、黄柏、泽泻。凡中风自汗而小便少者。不可以药利之。既已自汗。则津液外亡。小便应少。若利之。使营卫枯竭。无以制火。

  烦热愈甚。当俟热退汗止。小便自行。且此证属阳明经。大忌利小便。

  神气昏冒 虚火妄动。挟痰气逆冲。心主被障。所以昏不知人。须大剂人参、芎、归兼柴胡、山栀。审系中在心包。而非中腑。闭证而非脱证。牛黄丸。虚人。六君子加星、香、菖、远、竹沥、姜汁。若狂言语乱。精神恍惚。痰涎壅盛。导痰汤加芩、连、竹沥、姜汁。

  遗尿不禁 脾虚下陷而膀胱不约者。补中益气汤加益智。肾虚不能摄者。地黄饮子。若卒中有此。兼诸恶证者。为肾绝。不治。

  不治诸证 发直吐沫。摇头上撺。鱼口气粗。直视。眼小目瞪。喉声如锯。面赤如妆。汗出如珠。循衣摸床。神昏不语。头面手足爪甲青黑。大吐大泻。吐血下血。其脉坚躁急疾短涩者。

  皆不治。

  石顽曰。中风一门。为杂证开卷首义。其分经络。定腑脏。与伤寒无异。非精达南阳至理。难以语此。如西北为真中风。东南为类中风。又为诸病开一辨别方宜大纲。而伤寒主治。虽无一不具。未尝昭揭其旨也。夫水土之刚柔。非特指中风而言。当知西北为真中风一语。原是因东南水土孱弱。虽有卒倒昏迷。皆是元气疏豁。为虚风所袭。不可峻用祛风猛剂而设。其西北为真中风一语。原是对待东南类中而言。以其风气刚暴。

  得以直犯无禁。则有卒然倒仆之患。未尝言西北之人。绝无真气之虚而中之者。内经明言阳之气。

  以天地之疾风名之。即此一语。可证风从内发。但以西北资禀刚暴。风火素盛。加以外风猛厉易袭。所以西北中风。较之东南倍剧也。余尝究心斯道。五十年来。历诊西北之人。中风不少。验其喑痱遗尿。讵非下元之惫。而从事地黄饮、三生饮等治乎。 僻不遂。讵非血脉之废。而从事建中、十全等治乎。东南类中。岂无六经形证见于外。便溺阻隔见于内。即从事续命、三化等治乎。若通圣、愈风。即西北真中。曾未一试也。读古人书。须要究其纲旨。以意逆之。是谓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