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67-张氏医通-第87页

令人丧目。目者肝 之窍。肝风内动。则害空窍也。盖木邪亢盛。则生风生火。鼓动胸中之痰积。皆随火上逆为患耳。
先以川芎茶调散吐之。吐讫。可服川芎、薄荷等辛凉清上搜风之剂。偏头风。亦先风一日即发。
湿痰与火伏头中。虽夏月常欲包裹。越婢汤加减。湿。加泔制苍术。黑豆制川乌。火。加姜汁炒 山栀。左。加酒黄芩。右。加姜汁、 石膏。湿热甚。连目肿者。加酒大黄。有邪风。加细辛、
川芎。防风之类。妇人头风。兼白带甚者。用白蜀葵花七朵去蒂。川芎、当归各一钱。蕲艾八分。
水酒各半煎成。乘热先熏后服。头风兼呕涎者。白槿树花。阴干焙脆为末。每服三钱。热酒调服。
或用荷叶蒂七枚。生姜七片。陈芽茶一撮。水酒各半煎服。覆汗瘥。头风脑中空痛。用当归、川 芎各三钱。黄牛脑子一个。和匀分三次。热酒送下。尽醉卧醒即愈。头风诸药不效。用大附子一 只切片。同绿豆一升煮熟。去附子。但服绿豆及汁即愈。偏头风。左属风者则浮肿。荆芥、薄荷。
左属血者则疼热。川芎、当归。右属痰者必体肥。苍术、半夏。左属热者必形瘦。黄芩、石膏。
产后须倍用芎、归。遇寒即痛者。属寒伏于脑。用金匮头风摩散。一法。用川乌末。醋调涂痛处。
又法。荜茇、细辛为末。猪胆汁调搐鼻中。蓖麻子五钱去皮。大枣十五个擘。共捣烂。涂纸上。
用箸卷之。去箸纳鼻中。良久取下清涕即止。或牙皂末吹鼻中取嚏。又法。以红娘子七枚。茴香 七瓣。研为细末。同葱白头七个。连须研烂。涂痛处。痛止。永不再发。不拘偏正皆效。又外用 诸方。如搐鼻瓜蒂散、透顶散、篦麻贴法、一字散、一滴金、火筒散等。皆应用之药。然不若用 蒸法最效。方用川芎半两。晚蚕砂二 两。僵蚕如患者年岁之数。以水五碗。煎至三碗。就砂锅中以浓纸糊满。中开钱大一孔。取药气 熏蒸痛处。每日一次。虽年久者。不过三五次。永不再发。平时置新鲜木瓜于枕边。取香气透达。
引散肝风。亦良法也。
雷头风 头痛而起核块者。雷头风也。或头中如雷之鸣。为风客所致。清震汤。肿块宜刺出 血。亦有因痰热生风者。半夏用牙皂姜汁制。取净一两。大黄酒浸透纸包煨。再浸再煨。熟极为 度。净二两。白僵蚕、连轺、橘红、桔梗、天麻各五钱。片芩七钱。薄荷三钱。硝 青礞石、白 芷、炙甘草各一钱。蒸饼丸绿豆大。临卧茶吞二饯。
眉棱骨痛 此证多属阳明风热。有虚实二途。虚而痛者。见光明即发。选奇汤加归、芍。实 则眼不可开。昼静夜剧。选奇汤加葱、豉。风盛。加葛根。火盛。加石膏。按戴复庵云。二证皆 属于肝火。虚则地黄丸。实则导痰汤。大抵此证清火散风不应。即当滋阴。若泛用风药。则火热 上升。其痛愈甚矣。痛久成头风。发则眉棱骨痛者。选奇汤加川芎、白芷、荆芥、柴胡。
真头痛 天门真痛。上引泥丸。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脑为髓海。真气所聚。卒不受邪。受 邪则不可治。古法。用黑锡丹。灸百会穴。猛进参、附。可救十中之一。然天柱折。手足寒至节。
必死不治。
头重 湿热上攻。所以头重。秋冬春俱宜羌活胜湿汤。夏暑苍术白虎汤。并瓜蒂搐鼻。若时 行疫疠之时。患头重者。败毒散加苍术、 本。内伤元气。头重气乏。补中益气加苍术、蔓荆子。
头摇 头摇有二证。风火相煽。卒然头摇。项背强痛。少阳经证也。小柴胡去参加防风。里 实腹痛。不大便而头摇者。阳明府证也。凉膈散、大柴胡选用。若老人及病后辛苦人。因气血虚。
火犯上而鼓动者。十全大补汤、大建中汤并 加羌活。
颈项强痛 邪客于三阳则痛。寒搏则筋急。葛根汤。风搏则筋弛。桂枝汤加葛根。然多有挟 痰。难以回顾者。乃痰客太阳。二陈加酒芩、羌活、红花。
天白蚁 头内如虫蛀响者。名天白蚁。多属于火。亦有因痰湿在上者。丹溪云。瘦人皆属于 火。宜薄荷、栀子、茯苓、甘草、细辛、川芎、黄芩、石膏、芽茶之类。肥人皆属湿痰。半夏、
茯苓、枳实、黄连、天麻、胆星、苍术、黄柏、芽茶之类。戴复庵云。头中鸣响。有虚有实。实 者用凉膈散、礞石丸下夺之。虚者非独参、保元、六味、八味、茸朱丹、鹿茸丸等药调补不应也。
丹方。用茶子为细末。吹鼻中。盖响属火。茶子轻清。行清道。散遏伏之火故也。凡头风药中必 用茶引。即此可悟。
程文彬治一妇患头风。虽盛暑必以帕蒙首。稍见风寒。痛不可忍。百药不效。盖因脑受风寒。
气血两虚。气不能升。故药不效。令病患口含冷水仰卧。以姜汁灌入鼻中。痛立止。与补中益气 加细辛、川芎、蔓荆、白芍。数服而愈。用姜汁滴鼻中。开久郁之风寒也。若寒湿郁痛。用独颗 葱汁滴之。火郁头痛。以白莱菔汁滴之。左患滴右鼻。右患滴左鼻良。
李士材治顾淡之。劳神之后。躁热甚。头角掣痛。时作时止。医禁其食而解表。四日议攻里。
诊之脉不浮紧。安得表邪。又不沉实。安得里邪。只手太阴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