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搅熬成似膏药。摊夹纸上阴干。如遇
病患。取掌大一片。用温浆水化在盏内。将小竹管盛药。扶病患坐定。微抬起头。以药吹入左右鼻
孔内。良久扶起。涎出为效。啜温盐汤一二口。其涎即止。忌鸡鱼生硬湿面等物。
戴人三圣散 治湿痰壅塞。
瓜蒂(炒微黄) 防风(各二两) 藜芦(半两)
为散。每服四五分。以薤汁三盏。慢火熬至一盏。去滓澄清。放温徐徐服之。以吐为度。不必
尽剂。
洗心散(局方) 治心经积热痰盛。口舌生疮。不大小便。
麻黄(连节。一两) 当归(二两) 大黄(酒拌曲裹煨。三两) 白术(生用) 芍药 荆
芥(各一两。) 甘草(炙。二两)
为散。每服三四钱。生姜三片。薄荷七叶。水煎。去滓温服。或茶清调服三钱。日再服。 又
方。无白术、芍药、荆芥、甘草。多生地黄二两。黄连、木香各五钱。
胜金丹 治痴病狂怒叫号。远年近日皆效。但失心风癫。悲愁不语。元气虚人禁用。
白砒(一钱) 绿豆(三百六十粒。水浸去壳。同白砒研如泥。阴干) 肥栀子(四十枚。去
壳晒干。勿见火为末) 雄黄 雌黄(俱水飞。各一钱)
急性子(即白凤仙子。去皮研。二钱)
上为极细末。和匀。瓷罐收藏。每服七八分。强人至一钱。临服入西牛黄五七厘。冰片三五厘
。细细研匀。入糕饼内食之。一方。加珍珠、(腐内煮。研) 琥珀、狗实各一钱。分作二十服。
临服亦如上方。入西牛黄五厘。冰片三厘。上好白面
一两五钱。将面匀作二分。先将一半。入白糖霜一钱半。拌药为馅。一半再入白糖钱半。裹外
作饼。 熟与食。食后姜汤过口。少顷即上吐下泻而愈。不吐。以肥皂肉一钱。擂水灌吐。吐后锈
钉磨水。频进六七次以镇其神。永不复发。但药中有砒。大忌烧酒。又须在团饼内以搜顽痰。方始
得力。然有一服即应者。有服二三服应者。胃气浓薄不同故也。
清神汤 治心肺虚热。痰迷膈上。
黄连 茯苓 酸枣仁(生研) 石菖蒲 柏子仁 远志肉(各钱半) 甘草(炙。五分

姜汁(少许) 竹沥(半杯)
水煎。食远服。 肺虚。加人参一钱。肺热。加沙参二钱。痰壅。加半夏、南星各一钱。橘红
、栝蒌霜各六分。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凉膈散(方祖) 龙齿清魂散(颤振门) 小柴胡汤(方祖) 当
归活血汤(蓄血门)
芎辛汤(头痛门) 归脾汤(保元汤下)



<目录>卷十四

<篇名>痫门

属性:凉膈散(方祖) 戴人三圣散(狂门) 朱砂安神丸(劳倦门) 小承气汤(方祖)
清神汤(狂门)
妙功丸(癫门) 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泻青丸(下血门)
导赤散(伤暑门)
四七汤(二陈汤下) 灵砂丹(金液丹下) 养正丹(金液丹下) 黑锡丹(金液丹下) 导
痰汤(二陈汤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目录>卷十四

<篇名>烦躁门

属性:葶苈苦酒汤 治汗后热不止发狂。烦躁面赤咽痛。
葶苈(一合)
以苦酒(即米醋)一升。煎葶苈至半升。入生艾汁半合。再煎三五沸。去滓温服(如无生艾
。以干艾浸湿捣汁代之)
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下) 四逆汤(方祖) 凉膈散(方祖)



<目录>卷十四

<篇名>虚烦门

属性:千金竹叶汤 治五心烦热。口干唇燥。胸中热闷。
竹叶 小麦(各三合) 知母 石膏(各一两) 茯苓 黄芩 麦门冬(各六钱)
人参(五钱) 生姜(一两) 栝蒌根 半夏 甘草(各三钱)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小麦取八升。去滓纳药。煮取三升。分三服。老幼分五服。
八珍汤(四君子汤下) 当归补血汤(保元汤下) 朱砂安神丸(劳倦门) 生脉散(方祖)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温胆汤(二陈汤下) 竹叶石膏汤(白虎汤下) 栀子豉汤(方祖) 五苓散(方祖) 橘皮竹茹汤(二陈汤下)



<目录>卷十四

<篇名>妄门

属性:清神汤(狂门) 平补正心丹(颤振门) 凉膈散(方祖) 小承气汤(方祖) 六君
子汤(四君子汤下) 养正丹(金液丹下)



<目录>卷十四

<篇名>循衣摸床门

属性:生地黄黄连汤(四物汤下) 凉膈散(方祖) 小承气汤(方祖) 节庵升阳散火汤(保元汤下)



<目录>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