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酒调服。(秘旨。无木香。有缩砂三钱) 本方去黄
、山药、桔梗、木香。加龙骨、益智。即王荆公妙香散。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导赤散(生脉散下) 五苓散(方祖) 四味鹿茸丸(虚损门
)异功散(四君子汤下)
沉香降气散(气门)



<目录>卷十四

<篇名>下血门

属性:泻青丸 治肝经实热。大便不通。肠风便血。阴汗燥臭。
当归 川芎 栀子(炒黑) 大黄 羌活 防风 草龙胆(等分)
滴水为丸。空心茶清下。七八十丸至百丸。
脏连丸 治大便下血正赤。日久不止。若血色晦淡者禁用。
宣黄连(一两。酒炒为末)
上用嫩猪脏二尺。泡去油腻。入黄连末。线扎两头。同韭菜蒸。烂捣作饼。焙干为末。米糊为
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前米汤或乌梅汤下。 一方。加槐花二两。(不用黄连。但用槐
花。名猪脏丸。治证同上)
升阳除湿和血汤 治肠风下血如溅者。
生地黄 熟地黄 当归身(各一钱) 甘草(炙。六分。生。四分) 白芍(钱半)
黄(三钱) 升麻(醋炒。七分)
苍术(泔浸。去皮。同芝麻炒) 秦艽 肉桂 陈皮(各三分) 丹皮(钱半)
水煎。食前稍热服。 秘旨。无苍术。有防风。
断红丸 治下血久不止。虚寒色淡晦者。
侧柏叶(炒香) 川续断(酒炒。各三钱) 鹿茸(一具。酥炙)
前三味。为细末。醋煮阿胶为丸。每服四五十丸。乌梅浸、人参汤、米饮汤任下。
逍遥散(虚损门) 人参胃风汤(四君子汤下) 小乌沉汤(衄血门) 黑神散(衄血门)
升阳除湿防风汤(湿门)
归脾汤(保元汤下) 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下) 升阳益胃汤(保元汤下) 四君子汤(方祖
)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
黄土汤(诸见血门) 赤小豆当归散(诸见血门) 四物汤(方祖) 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桃核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代抵当丸(抵当汤下) 理中丸(方祖)



<目录>卷十四

<篇名>蓄血门

属性:香壳散 治蓄血暴起。胸胁小腹作痛。
香附(姜汁炒。三钱) 枳壳(炒。二钱) 青皮(炒) 陈皮 乌药 赤芍药 蓬术(醋炒
。各一钱) 归尾(三钱) 红花(五分) 甘草(炙。二分。生。三分)
为散。每服四五钱。水煎去淬。加童便半盏。空心温服。更以桃核黑糖酒助之。不应。加延胡
索、穿山甲。有外风寒。加桂枝、羌活。
复元通气散 治闪挫气血凝滞。腰胁引痛。
茴香(炒。一两) 穿山甲(炮) 延胡索 白牵牛 陈皮(去白) 甘草(炙。各半两)
木香(七钱半。勿见火)
为散。每服二钱。砂糖调温酒送下。日二服。
复元活血汤 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腹胁。痛不可忍。
柴胡(钱半) 当归(二钱) 甘草(炙。六分) 穿山甲(炮研。七分) 大黄(酒浸。三
钱) 桃仁(五十枚。研) 红花(三分) 栝蒌根(五分)
水二盏。酒一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以利为度。利后痛不止。三五日后痛尚不止。更作半
剂与之。
当归活血汤 治挟血如见祟状。
当归(三钱) 赤芍(酒洗) 生地黄(酒浸。别捣烂) 桂心(各一钱半) 桃仁(二十粒。
研) 茯苓 枳壳 柴胡(各八分) 甘草(五分) 干姜(炮。四分) 红花(二分)
上除生地。水煎去滓。入地黄再煎数沸。加陈酒服之。不应。加穿山甲五分。又不应。加附子
三分。有实热难用附子者。须与大黄钱许同用。
浚血丸 治肥人多年内伤。血蓄于胃。杂于痰涎。诸药不效者。
人参 白术(生) 赤茯苓(各一两) 甘草(炙。四钱) 半夏曲(七钱。炒) 浮石(五
钱。 ) 牡丹皮(五钱)
当归身(四钱) 桃仁(三钱。干漆并炒。去漆) 穿山甲(三钱) 桂(三钱。病在胁下。用观
桂。在少腹。用肉桂)
为末。红曲糊丸。温酒下三钱。瘦人去半夏、浮石。加生地黄、蓬术。蜜丸服之。
犀角地黄汤(伤寒门) 桃核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抵当汤(方祖) 抵当丸(抵当汤
下) 下瘀血汤(抵当汤下)
代抵当汤(抵当汤下) 越鞠丸(郁门) 平胃散(方祖) 理中汤(方祖) 变通抵当丸
(抵当汤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目录>卷十四

<篇名>头痛门

属性:茸朱丹 治肾虚火炎头痛。必先眼黑头旋。
辰砂(另研) 草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