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肾气丸(崔氏八味丸下) 钱氏六味丸(崔氏 八味丸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肾着汤(理中汤下) 安肾丸(虚损门)
<目录>卷十四<篇名>脊痛脊强门属性:椒附散 治项背强痛。不可以顾。
附子(一枚。炮。去皮脐)
为散。每服二钱。用川椒三十粒。生姜七片。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椒。入盐一字。空心热服 。有热。加川羌活一撮。面赤戴阳。加葱白二茎。火炎头痛哄热。加腊茶一撮。
地龙汤 治瘀积太阳经中。腰脊痛不可忍。
地龙(焙干) 肉桂(各五分) 桃仁(十粒。研) 羌活(二钱) 独活 甘草(炙) 黄 柏(姜酒炒。各一钱) 麻黄(六分) 苏木(八分) 当归梢(钱半)
水煎。食远热服。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羌活胜湿汤(湿门) 麻黄汤(方祖) 五苓散(方祖)
二陈汤(方祖) 二妙散(大补丸下)
<目录>卷十四<篇名>肩背痛门属性:通气防风汤(保元汤下) 逍遥散(虚损门) 升阳散火汤(升麻汤下) 十全大补汤(保元 汤下) 羌活胜湿汤(湿门)
消风散(咳嗽门)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当归拈痛汤(湿门) 神保丸(伤饮食门)
近效白术附子汤(术附汤下)
指迷茯苓丸(二陈汤下) 导痰汤(二陈汤下)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圣愈汤(保元汤下 )当归龙荟丸(伊芳尹三黄汤下)
胃苓汤(平胃散下)
<目录>卷十四<篇名>臂痛手痛门属性:蠲痹汤 治风湿相搏。身体烦疼。手足冷。四肢沉重。
当归 赤芍药 黄 片子姜黄 羌活(各钱半) 甘草(半钱) 生姜(三片)
红枣(二枚。擘)
水煎。热服无时。
五积散(平胃散下) 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 导痰汤(二陈汤下) 指迷茯苓丸(二陈 汤下) 二陈汤(方祖)
薏苡仁汤(中风门) 近效白术附子汤(术附汤下) 十味锉散(四物汤下) 加味逍遥散(虚损 门)
<目录>卷十四<篇名>腿痛门属性:虎骨四斤丸 治肝肾虚寒。而挟风湿。足膝疼痛。
木瓜 天麻 肉苁蓉(酒洗去腐) 牛膝(各一斤) 附子(炮。二两) 虎胫并掌骨(一 具。酥炙)
上四味。以醇酒五升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取出焙干。切片爆燥。同附子虎骨为细末。用 浸药酒打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盐汤。临卧时用浸药酒送下。浸药酒完。以陈酒服 之。如无虎胫骨。随前后左右用掌骨亦可。
鹿茸四斤丸(局方) 治肾肝俱虚。筋骨痿弱颤掉。
虎骨四斤丸去附子、虎骨。加鹿茸二具。菟丝子、熟地黄、杜仲各半斤。蜜丸梧子大。每服六 七十丸。空心淡盐汤。临卧温酒送下。
川芎肉桂汤 治宿于寒湿地。血凝腰胁痛。不能转侧。
羌活(钱半) 柴胡 川芎 当归梢 甘草 肉桂 苍术(各一钱)
独活 防风(各五分) 汉防己(酒洗。三分) 桃仁(七个。研)
水酒各一升。煎八合。食远热服。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舒筋三圣散(中风门) 除风湿羌活汤(湿门) 白术附子汤 (术附汤下) 导痰汤(二陈汤下)
当归拈痛汤(湿门) 二陈汤(方祖) 虎潜丸(大补丸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崔氏 八味丸(方祖)
安肾丸(虚损门) 三痹汤(腰痛门) 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 二妙散(大补丸下) 除湿 汤(平胃散下)
渗湿汤(理中汤下)
<目录>卷十四<篇名>膝痛门属性:附子丸 治湿痹一身如从水中出。
附子(炮) 川乌头(炮) 观桂 川椒 菖蒲 甘草(炙。各四两) 骨碎补(切。姜汁 拌炒。) 天麻(煨) 白术(生。各二两)
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下。侵晨食前临卧各一服。
活络丹(局方) 治寒湿袭于经络而痛。肢体不能屈伸。
川乌头(炮) 地龙(去土。炮研) 南星(炮。各三两) 乳香 没药(酒研飞。澄定晒 干。各一两二钱)
上五味为末。酒曲糊丸。如弹子大。干透蜡护。临服剖开。空腹。荆芥汤或陈酒或四物汤化下 。痛处色红肿者勿用。
铁弹丸 治筋挛骨痛。麻瞀不仁。
川乌头(炮。一两五钱) 乳香 没药(各一两) 五灵脂(酒研。澄去砂石。晒干。净四两 )麝香(一钱)
为末。滴水为丸。弹子大。食后薄荷汤。临卧温酒。各服一丸。按此与活络丹。通治寒湿作痛 。肥人风痰流入经络者。则宜活络丹。瘦人风毒入伤血脉者。则宜铁弹丸。若湿热赤肿烦疼。及痈 毒将成肿痛。二方皆在切禁。
换骨丹 治风痿痹弱。寒湿风气。鹤膝风等证。
当归(一两) 虎胫并掌骨(一具。酥炙) 羌活 独活 防风 川萆 (各二两)
秦艽(四两) 龟板(酥炙。一两) 牛膝 晚蚕砂(炒) 枸杞子 油松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