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67-张氏医通-第269页

白虎汤下) 五苓散(方祖)
局方七气汤(方祖) 瑞金丹(虚损门) 童真丸(虚损门) 乌骨鸡丸(虚损门) 大温经汤 (四物汤下)
<目录>卷十三·专方<篇名>肺痿门属性:千金温中生姜汤 治肺痿虚寒。嘘吸胸满。
生姜(一两) 桂心橘(各一两三钱) 甘草 麻黄(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两沸去沫。然后入诸药。合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千金生姜甘草汤 治肺痿咳唾涎沫。咽燥而渴。
生姜(半两) 甘草(炙。二钱) 人参(三钱) 大枣(五枚。擘)
上四味。水煎温服。
人参蛤蚧散 治肺痿失音。咳唾脓血。或面上生疮。
川蛤蚧(十对。酒浸。酥炙。色白形如守宫者真。若剖开如鼠皮者假) 知母(酒炒) 川贝 母(去心) 桑白皮(姜汁和蜜炙) 茯苓(各三两)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杏仁(去皮尖。五钱)
为散。每服三钱。不拘时。茶清或蜜水调服。
甘草干姜汤(理中汤下) 炙甘草(桂枝汤下) 紫菀散(咳嗽门) 固本丸(二冬膏下)
劫劳散(四物汤下)
越婢加半夏汤(麻黄汤下) 小青龙加石膏汤(桂枝汤下) 生脉散(方祖) 保元汤(方祖)
异功散(四君子汤下)
都气丸(崔氏八味丸下) 局方七气汤(方祖)
<目录>卷十三·专方<篇名>肺痈门属性:皂荚丸(金匮) 治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
皂英(刮去皮弦子。酥炙)
上一味未之。蜜九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千金苇茎汤 治肺痈胸中甲错。
苇茎(即芦管。取节一升) 薏苡仁(三合) 桃仁(五十枚。碎) 瓜瓣(即甜瓜子 。半升。研。如无。栝蒌仁代之)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皂荚涤肺胃浊垢。草苈泻肺下水气。苇茎通肺络瘀塞。治肺痈鼎峙三法。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桂枝汤下) 桔梗汤(方祖) 十六味桔梗汤(桔梗汤下) 葶苈 大枣泻肺汤(痰饮门)
葶苈薏苡泻肺汤(桔梗汤下)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目录>卷十三·专方<篇名>喑门属性:千金酥蜜膏 治肺气虚寒。疠风所伤。语声嘶塞。咳唾上气喘嗽。及寒郁热邪。声喑不出。
酥 崖蜜 饴糖(各一升) 生姜汁 生百部汁 枣肉 杏仁(各半升。研)
柑皮(五具末)
上八味。先将杏仁和水三升。煮减半。去滓入酥、蜜、姜、饴等味。文火再熬。取二升。温酒 调服方寸匕。细细咽之。日三服。七日痰色变。二七日唾稀。三七日嗽止。 木方去百部、柑、饴 。加通草、款冬令二两。菖蒲、人参、竹茹各一两。五味、细辛、桂心各半两。名通声膏。 肺窍 为风寒所袭。而致喘咳上气。语声嘶塞。故用姜汁、杏仁、柑皮、百部。温散肺络之结。胶、饴、
枣肉、乳酥、崖蜜。熬膏酒服。通行脾肺之津。津回燥润而声自复矣。 于本方中除去百部、柑皮之 耗气。胶饴之助壅。加五味、人参资肺之津。款冬、竹茹清肺之燥。桂心、细辛搜肺之邪。通草、
菖蒲利肺之窍。仍取前方中酥、蜜、杏仁、姜汁、枣肉。滋培津气而通其声。盖酥蜜膏酒专滋肺胃 之燥。通声膏专资脾肺之津。津本大肠所主。故千金以此方隶诸大肠府门。
消风散(咳嗽门) 二陈汤(方祖) 导痰汤(二陈汤下) 生脉散(方祖) 钱氏 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都气丸(崔氏八味丸下) 异功散(四君子汤下) 代抵当丸(抵当汤下) 麻杏甘石汤(麻黄 汤下) 古今录验续命汤(方祖)
童真丸(虚损门) 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 桔梗汤(方祖)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汤下)
<目录>卷十三·专方<篇名>喘门属性:麻黄苍术汤 治秋冬感寒。至夜大喘。
麻黄 羌活(各八分) 苍术(泔浸切。麻油炒) 柴胡(各五分) 防风 当归(各四 分。) 黄芩(三分)
草豆蔻(炒研。六分) 黄 (酒炒。一钱五分) 五味子(九粒。碎) 甘草(炙。三分。
生。四分)
水煎。临卧热服。
麻黄定喘汤 治寒包热邪。哮喘痰嗽。遇冷即发。
麻黄(去节。八分) 杏仁(十四粒。泡去皮尖。研) 浓朴(姜制。八分) 款冬花 (去梗。) 桑皮(蜜炙) 苏子(微炒。研。各一钱)
甘草(生炙各四分) 黄芩 半夏(姜制。各一钱二分)
煎成去滓。以生银杏七枚。捣烂入药。绞去滓。乘热服之。去枕仰卧。暖覆取微汗效。
局方人参定喘汤 治远年咳逆。上气胸满。痞塞声不出。
人参 麻黄(去节。) 甘草(炙) 阿胶 半夏曲(各一钱) 桑白皮(蜜炙) 五味 子(碎。各半钱。)
罂粟壳(蜜炙。二分) 生姜(三片)
水煎。食后服。温覆取微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