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67-张氏医通-第250页

痫 者风热扰其经脉内应于心主也。前方祛风外散。此方引风内泄。故用大黄。兼甘草、桂枝、滑石、
石膏以化风热。干姜以为反谍。使火无格拒之虞。石英、寒水以润血燥。石脂、龙骨、牡蛎以补塞 其空。绝风火复来之路也。
千金三黄汤(金匮) 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麻黄 黄芩(各三钱。八分) 独活(三钱) 细辛(一钱五分) 黄 (六钱)
上五味。水煎温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钱半。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 人参三钱。悸。加牡蛎二钱。渴。加栝蒌根二钱。先有寒。加附子一片。 石顽曰。此方。千金云 仲景三黄汤。治恶寒经日不止。不欲饮食。全似内外虚寒之候。而方中反用黄芩之苦寒。岂不碍麻 黄辈之温散乎。既用麻黄。复用黄 。岂不碍表气之闭拒乎。曷知 恶寒经日不止。虽有似乎虚寒。而实卫虚不能胜邪所致。不欲饮食。亦是风热内蕴之故。观烦热心 乱一语。病情灼然。故方中虽以麻黄、独活、细辛开发腠理于外。即以黄芩清解风出于内。更虑卫 虚难于作汗。乃以大剂黄 助之。与黄 建中之义不殊。其用黄 之意有二。一以佐麻黄开发之权 。一以杜虚风复入之路也。方后复云。心热加大黄。言服前药后心中烦热不除。知黄芩不能祛之外 散。即以本方加大黄以引之下泄也。其加枳实。加人参。加牡蛎。加栝蒌等法。或治旺气。或助本 元。各随标本而施。加附子者。专佐麻黄之蒸发。助黄 温经。殊非阴寒之谓。与麻黄附子细辛汤 同源异 。 详金匮以千金二字名方。珍重之也。千金祖金匮之意而衔其集曰。备急千金方。不忘 祖述之本也。
千金竹沥饮子 治风痱身无痛。四肢不收。志乱不甚者。用此方。当先以竹沥。(二十分。)
生葛汁(十分。) 姜汁(一分)和服。然后用竹沥饮子。
芎 防己 附子 人参 芍药 黄芩 甘草 桂心(各一分) 羚羊角(三分) 石膏(六分) 杏仁(十四粒) 麻黄 防风(各分半。)
上十三味。水煮减半。内竹沥十分。生葛汁五分。姜汁半分。分三服取汗。间二三日更服一剂 。三服后随病进退增减。
地黄饮子 治肾气不上交于心。舌喑足痱。
熟地黄(三两。) 巴戟天(酒浸去骨。) 肉苁蓉(酒浸。去腐。切焙。) 山茱萸(去核) 石斛 附子(炮。) 白 茯苓 石菖蒲 远志(甘草汤泡。去骨。) 甜肉桂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五味子(五钱。)
共为粗末。每服五钱。生姜五片。大枣一枚。薄荷七叶。水煎。日二服。服无时。 喻嘉言曰 。方中桂、附、巴戟。原为驱逐浊阴痰涎而设。不可执己见而轻去之。
天麻丸 治肾脏虚热生风。
天麻 牛膝(二味酒浸。二日。焙。) 川萆 黑参 羌活(各四两。) 杜仲(酒 炒。七两。) 附子(炮去皮。一枚。) 当归(十两。) 生地黄(酒浸。焙。十六两。)
为末。炼白蜜丸。侵晨沸汤。临卧温酒。送七十丸。 方中虽以归地补养阴血为君。其妙用全 在天麻与牛膝同浸同焙。俾风痰浊湿咸从下趋而不敢上逆。得力又在附子之雄。引领归、地直入 下焦。填补其空。使风邪无复入之虑。萆 、杜仲以祛在里湿热。羌活、黑参以疏在表风热。标本 合治有法。敛散各得其宜。此方具矣。
牛黄清心丸(局方裁定) 治国中痰涎壅盛。昏愦不省。语言謇涩。螈 不遂。一 切痰气闭塞证。
牛黄 羚羊角(勿经火。镑为末。) 茯苓 白术(生用。) 桂心 当归 甘草(各三钱。
)麝香 雄黄(炼。水飞净。各二钱。) 龙脑(钱半。) 人参 犀角(各五钱)
上十二味。各取净末配匀。蜜如成剂。分作五十丸。金箔为衣。待干蜡护。临用开化。沸汤姜 汤任下。(原方尚有防风、黄芩、麦门冬、白芍、柴胡、桔梗、杏仁、芎 阿胶。大豆黄卷、蒲 黄、神曲、白蔹、干姜、薯蓣、大枣一十六味。因太冗杂故去之。)
清心牛黄丸 治暴中神昏不语。痰塞心包。口角流涎。烦热气急。一切痰热闭遏证。
西牛黄(三钱) 陈胆南星(一两) 黄连(姜汁浸炒。五钱。) 当归 甘草(炙。各三钱 五分。) 辰 砂(五钱。水飞。)
为极细末。蒸饼和匀。分作五十丸。金箔为衣。候干蜡护。临服剖开。生姜汤、簿荷汤、人 参汤。量虚实选用调化服。
至宝丹(局方) 治诸中卒倒。痰饮血气俱闭。寒热交错者。
生乌犀角(镑。) 朱砂(研。水飞。) 雄黄(研。水飞。) 生玳瑁(镑) 琥珀(勿见 火研。各一两) 麝香(研)
龙脑(研。各一钱) 金银箔(各五十片。) 西牛黄(研。半两。) 安息香(以无灰酒飞过。
滤去沙土。约取净一两。微火熬成膏。如无。以苏合香油代之。)
上将犀玳为细末。入余药研匀。将安息膏重汤煮后。入诸药和搜成剂。分作百丸。蜡护。临服 剖用。参汤调化二丸。
卒中山岚瘴气。及产后恶血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