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67-张氏医通-第219页

。加龟甲。治之贵早。迟则不验。
<目录>卷十一\婴儿门上<篇名>虚羸属性:小儿虚羸。因脾胃不和。不能乳食。使肌肤瘦弱。或大病后脾气尚弱。不能传化谷气所致。
若冷者。时时下利。唇口清白。热者。身温壮热。肌体微黄。更当审形色。察见证。如面赤多啼。
心之虚羸也。面青目札。肝之虚羸也。耳前后或耳下结核。肝经虚火也。颈间肉里结核。食积虚 热也。面黄痞满。脾之虚羸也。面白气喘。肺之虚羸也。目睛多白。肾之虚羸 也。仍参相胜治之。
<目录>卷十一\婴儿门上<篇名>五迟五硬五软属性:五迟者。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是也。盖肾主骨。齿者骨之余。发者肾之荣。若齿久不生。
生而不固。发久不生。生则不黑。皆胎弱也。良由父母精血不足。肾气虚弱。不能荣养而然。若 长不可立。立而骨软。大不能行。行则筋软。皆肝肾气血不充。筋骨痿弱之故。有肝血虚而筋不 荣膝。膝盖不成。手足拳挛者。有胃气虚而髓不温骨。骨不能用。而足胫无力者。并用地黄丸为 主。齿迟。加骨碎补、补骨脂。发迟。加龟版、鹿茸、何首乌。立迟。加鹿茸、桂、附。行迟。
加牛膝、鹿茸、五加皮。语迟之因不一。有因妊母卒然惊动。邪乘儿心不能言者。有禀父肾气不 足而言迟者。有乳母五火遗热。闭塞气道者。有病后津液内亡。会厌干涸者。亦有脾胃虚弱。清 气不升而言迟者。邪乘儿心。菖蒲丸。肾气不足。地黄丸加远志。闭塞气道。加味逍遥散。津液 内亡。七味白术散。脾胃虚弱。补中益气汤。若病久或五疳所致者。但调补脾胃为主。五硬者。
仰头哽气。手脚心坚。口紧肉硬。此阳气不荣于四末。独阳无阴之候。若腹筋青急者。木乘土位 也。六味丸加麦冬、五味。若系风邪。小续命去附子。五软者。头项手足口肉皆软。胎禀脾肾气 弱也。若口软不能啮物。肉软不能辅骨。必先用补中益气以补中州。若项软天柱不正。手软持物 无力。足软不能立地。皆当六味丸加鹿茸、五味。兼补中益气。二药久服。仍令壮年乳母乳哺。为第一义。
<目录>卷十一\婴儿门上<篇名>失音属性:舌者音声之机也。喉者音声之关也。小儿卒然无音者。乃寒气客于会厌。则厌不能发。发不 能下。开阖不致。故无音也。若咽喉声音如故。而舌不能转运言语。则为舌喑。此乃风冷之邪客 于脾络。或中舌下廉泉穴所致。若舌本不能转运言语而喉中声嘶者。则为喉喑。此亦风痰阻塞。
使气道不通。故声不得发。而喉无音也。大抵此证多有禀赋不足。不能言者。有乳母五志之火遗 儿。熏闭清道。不能言者。有惊风中风不能言者。若遗热与津液耗者。七味白术散。清气不升者。
补中益气汤。禀赋不足与虚火伤肺者。地黄丸。若仰首咳嗽。肢体羸瘦。目白睛多。或兼解囟呵 欠切牙等证。悉属肾虚。非地黄丸加鹿茸、远志不能治也。若吐泻后。或大病后。虽有声而不能 言。又能咽物者。非失音。乃胃气不能上升。地黄丸与补中益气汤兼服。
<目录>卷十一\婴儿门上<篇名>切牙属性:小儿寤寐。不时切牙及啮乳者。虽多属惊。然所致各有不同。惟啮乳惊搐者。抱龙丸。若发 热饮水。叫哭而搐者。心经实热也。泻心汤。睡困惊悸。合目而卧者。心经虚热也。导赤散。面 青目札。呵欠项强烦闷者。肝经实热也。柴胡清肝散。手循衣领。及乱捻物者。肝经虚热也。发 搐目青面赤。肝经风热也。并宜六味丸。
<目录>卷十一\婴儿门上<篇名>夜啼惊啼属性: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热。夜属阴。阴胜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 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得灯火。其啼便止。其候面青白。手腹俱冷。不思乳食。亦曰胎寒。益 黄散加钩藤。若见灯愈啼者。心热也。心属火。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其候 面赤。手腹俱暖。口中气热。导赤散加黄连、麦冬。若面色白而黑睛少。属肾气不足。至夜阴虚 而啼也。宜用六味丸。因惊者。参客忤惊啼治之。惊啼者。邪气乘心也。哭而多泪。是惊也。啼 而无泪。是痛也。若因心火不足而惊啼者。秘旨安神丸。心火炽盛。导赤散。木火相搏。加柴胡、
栀子。肝血不足。六味丸。
<目录>卷十一\婴儿门上<篇名>喜笑不休属性:经曰。神有余则笑不休。又曰。在脏为心。在声为笑。在志为喜。又火太过为赫曦。赫曦之 纪。其病笑谑狂妄。又云。少阴所主为喜笑。又云。精气并于心则喜。此数者皆言属心火也。先 用泻心汤治其心火。次与六味丸滋其肾水。太仆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扁鹊云。其人唇口 赤色者可治。青黑者死。若肾水亏涸。不胜心火。而喜笑不休。寻作不安之态者。六味地黄丸。
肝木过盛。上挟心火。而喜笑不休者。柴胡清肝散。余兼别证各从其类而参治之。
<目录>卷十一\婴儿门上<篇名>循衣撮空属性:循衣撮空。皆由肝热筋脉血枯而风引之。故手指为之撮敛也。宜确服六味丸。间有回生之功。
亦有脾虚肝乘者。六君子加钩藤、蝎梢。若肝经实热。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