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交睫
便遗之不禁。因求治于石顽。其脉或时虚大。或时细数。而左关尺必显弦象。此肾气大亏。而为
下脱之兆也。乃与地黄饮子数服。溺涩稍可。遗亦少间。后与八味丸去丹皮、泽泻。加鹿茸、五
味、巴戟、远志。调理而痊。
又治陕客亢仁轩。年壮色苍。体丰善啖。患胞痹十余年。诸省名医。俱药之不应。亦未有识
其病名者。癸丑夏。泊吴求治。其脉软大而涩涩不调。不时蹲踞于地。以手揉其茎囊则溲从谷道
点滴而渗。必以热汤沃之始得稍通。寐则有时而遗其。最苦者。中有结块如橘核之状。外裹红丝。
内包黄水。杂于脂腻之中。与向所治高参议田孟先无异。此因恣饮不禁。酒湿乘虚袭入髓窍。故
有是患。因令坚戒烟草火酒。湿面椒蒜。糟醋鸡豕。炙爆等味。与半夏、茯苓、猪苓、泽泻、萆
、犀角、竹茹作汤。四剂不应。省其故。以西北人惯食等味。不能戒口。所以不效。乃令其坚守勿犯。
方与调治。仍用前药四剂。势减二三。次与肾沥汤加萆 数服。水道遂通。溲亦不痛。但觉食不
甘美。后以补中益气加车前、木通。调之而安。此与高参议田孟先证虽同而治稍异。高则因远游。
恣乐妓馆致病。故用肾沥汤、加减八味丸收功。田由阴虚多火。故用肾沥汤、生脉散合六味丸收
功。若萆 厘清渗水伤精之味。咸为切禁。此则肥盛多湿。故先与清胃豁痰之药。然后理肾调脾。
为治不得不异耳。
又治御前侍卫金汉光。年逾花甲。初夏误饮新酒致病。前有淋沥涩痛。后有四痔肿突。此阴
虚热陷膀胱也。先与导赤散。次进补中益气。势渐向安。惟庭孔涩痛未除。或令服益元散三服。
遂致遗溺不能自主。投剂不应。直至新秋。脉渐 弱。因采肾沥之义。以羯羊肾制补骨脂。羊脬
制菟丝子。浓煎桑根皮汁制螵蛸。甫进三日。得终夜安寝。涓滴靡遗矣。



<目录>卷七\大小府门

<篇名>小便黄赤

属性:内经曰。诸病水液混浊。皆属于热。夫小便黄赤有四。一属肝热。经曰。肝热病者。小便先
黄是也。二属胃热。经曰。胃足阳明之脉。气盛则身以前皆热。消谷善饥。溺色黄是也。三属肺
虚。经曰。肺手太阴之脉。气虚则肩背痛。寒则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是也。四属肾虚。经曰。
冬脉者肾也。冬脉不及。则令人 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是也。汗多而小便赤涩。夏月
多有此证。盛暑汗既多。膀胱闭涩。则水不运下。四君子合五苓散。或五苓合生脉。或生脉合保
元。或消暑丸、清燥汤选用。有小便赤短。体倦食少。缺盆痛。此脾肺肾俱虚也。补中益气下六
味丸。滋其化源自愈。误用
渗利必危。已经分利。或病后有此。属脾肺气虚。不能施化。补中益气加麦冬、五味。尺脉数大。
阴火上炎。而小便赤少者。六味丸加麦冬、五味。肝热者。频欲解而赤涩梗痛。时觉凛凛。或发
寒热。六味丸多加牛膝。脉盛气实者。龙荟丸。胃热者。口中干淡引饮。肌肤壮热。竹叶石膏汤。
膀胱热甚者。滋肾丸。



<目录>卷七\大小府门

<篇名>遗精

属性:经曰。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五脏主藏精者也。伤则失守。谓一脏之真不得其正。则一脏之病作矣。厥气客于阴器。则梦
接内。厥阴主筋。故诸筋统系于肝也。肾为阴。主藏精。肝为阳。主疏泄。故肾之阴虚。则精不
藏。肝之阳强。则气不固。若遇阴邪客于其窍。与所强之阳相感。则精脱而成梦矣。所谓阳强者。
乃肝藏所寄之相火强耳。故治以肾肝为主。亦有不在肾肝。而在心肺脾胃之不足者。然必传于肾
肝而后精方走也。治法若从他脏而起。则以初感病者为本。肾肝聚病者为标。若由肾肝二脏自得
者。独治肾肝。阴阳离决。水火不交通者。则既济之。阴阳不相抱负者。则调和之。阳虚者补其
气。阴虚者补其血。阳强者泻其火。有正治反治。从少从多。随其攸利。梦与人交接为梦遗。相
火之强为患。不因梦感而自遗者。为精滑。心肾之伤居多。因思想无穷。所愿不得而为白淫者。
治法有五。神气浮游。宜补中益气汤加菖蒲。下朱砂安神丸。思久成痰。迷于心窍。宜先服四七
汤以豁其痰。后用猪苓丸、威喜丸调之。思想伤阴。八味丸去附子。加酒黄柏以滋养之。用心太
过。心不摄肾以致失精者。远志丸。因思欲不遂。则耳闻目见。其精即出。名曰白淫。辰砂妙香
散。色欲过度。下元虚惫。滑泄不禁。六味丸加鹿茸、五味、龙骨。失精梦泄。亦有因郁火而得。
故壮年火盛。多有流溢者。若以虚冷用热剂。则精愈失。滋肾丸加生地、茯神、枣仁、菖蒲。梦
遗为肝热胆寒。以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