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味。各等分。碗盛。重汤煮热饮之。立止。
一治衄血。勿令患人知。以井花水忽然猛 其面。立止。
一治衄血久不止。素有热而暴作者。诸药不效。用大纸一张。作八折或十折。于水内湿 置顶中。以热熨斗熨至一重或二重纸干。立止。
一治鼻衄久不止。用驴粪焙干。为末。血余烧灰等分。每少许吹鼻。立止。
一治鼻衄。用萝卜自然汁和酒饮之则止。盖血随气运转。气逆不顺。所以妄行。萝卜最 下气而消导。一服即效。
一治衄血不止。将头顶发分开。将新汲泉井水一匙。滴百会穴上。立止。
一治鼻衄不止。用山栀子、白芷等分。烧存性。为细末。吹入鼻中。其血乃止。又方。
用大 蒜去皮捣烂。如左鼻出血。贴左脚心。右鼻出血。贴右脚心。如两鼻出血。两脚心贴之。其 血立止。以温水洗脚心。
一治鼻血不止。用绿豆粉、细草为末。凉水调服。立止。
又方。括人中白置新瓦上焙干。以温汤调服。
又方。人中白一钱。头发烧灰一钱。麝香一分。为细末。吹鼻少许。立止。
又方。大蚯蚓十余条。捣烂入井花水和稀。患轻。澄清饮。重则并渣汁调服立愈。久不 复作。
一人年近五旬。素禀怯弱。患衄血。长流五昼夜。诸药不止。六脉洪数无力。此去血过 多。
虚损之极。以八物汤加龙骨、熟附子等分。又加真茜草五钱。水煎服。连进二剂。其血遂止 又根据前方去茜草、龙骨。调理十数剂而痊。
一治鼻中流血。用小儿胎发烧灰吹之。其血立止。
一女子因翻身望后一跌。鼻血长流。止后。一有所感。其血即流。诸医不效。
一方用白面和水。包大附子一个在内。火煨熟。去附子。用面烧存性为末。每二钱。白 水调服。永不复发。
八物汤
(方见补益)
【目录】卷四【篇名】咳血属性:一论咳血出于肺。咳嗽痰中带血也。
清咳汤
当归 白芍 桃仁(去皮) 贝母(各一钱) 白术(去芦) 牡丹皮 黄芩 栀子(炒各 五分) 青皮(去穣) 甘草(三分) 桔梗(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潮热。加柴胡赤茯苓。咳血不易治。喉不容物毫发。咳血即渗入喉 愈渗愈咳。愈咳愈渗。饮溲溺。百不一死。服寒凉。百不一生。
一论因咳而吐痰。痰中有血者是。宜用 当归(一钱) 白芍(一钱) 生地黄(一钱五分) 贝母(一钱二分) 知母(一钱) 白茯 苓(八分) 天花粉(一钱五分) 桔梗(一分) 麦门冬(去心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一论咳血方。
天地丸
天门冬(一斤) 怀生地黄(酒拌砂锅内蒸至黑半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三丸。温酒送下。日进三服。
一论咳血痰盛身热。多是血虚。用青黛、栝蒌仁、诃子、海石、山栀为末。姜汁、蜜为 丸。噙化。咳甚。加杏仁。后以八物汤加减调理。痰甚加痰药。
【目录】卷四【篇名】咯血属性:一论咯血者。出于肾。咯出血屑者是也。亦有痰带血丝出者。宜
清咯汤
陈皮 半夏(姜汁炒) 白茯苓 知母 贝母(去心) 生地黄(各一钱) 桔梗 栀子(炒 各七分) 杏仁(去皮) 阿胶(炒) 甘草 柳桂(各五分) 桑白皮(一钱五分)
上锉。生姜煎服。
一方。治同前。
白术(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芍药(一钱) 牡丹皮(一钱五分) 桃仁(研一钱) 山 栀(炒黑八分) 桔梗(七分) 贝母(一钱) 黄芩(八分) 青皮(五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一方。无青皮、黄芩。有知母、麦门冬、黄柏。
一论吐血咯血。大能润肺止咳。宜
天门冬丸
天门冬(去心一两) 白茯苓(去皮) 阿胶 杏仁(去皮尖) 贝母 甘草(各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含口中噙化下。日夜可服十丸。
【目录】卷四【篇名】呕血属性:一论先恶心。而后呕出成升成碗者。由怒气逆甚所致。治方用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芍药(三钱) 生地黄(四钱) 炒山栀(三钱)
上锉。水煎。临服。入童便一盏。姜汁少许同服。
一论呕血。脉大发热。喉中痛者。此是气虚。用 黄 (二钱) 人参(二钱) 黄柏(一钱五分) 生地黄(三钱) 荆芥(一钱) 当归(二钱)
上锉一剂。水煎服。
一论怒气逆甚而呕血。宜 栝蒌仁(三钱) 当归(二钱) 生地黄(四钱) 桔梗(八分) 通草(一钱五分) 牡丹皮(
三钱)
上锉一剂。水煎服。
【目录】卷四【篇名】唾血属性:一论唾血者。出于肾。鲜血随唾而出也。
麦门冬 天门冬 知母 贝母 黄柏 桔梗 熟地黄 玄参 远志(各等分) 干姜(炒 减半)
上锉。水煎服。
【目录】卷四【篇名】便血属性:一论下血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