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水漂。加香油一盏于水内。其涎自然吐出。取其涎。晒干 为末 每服不过三分。酒调下。其水自小便而下。其气自大便而出。其肿即消。即服养脾胃之药 为妙。
一治水气肿满腹胀者。用黑白牵牛头末。每服二钱。大麦面三钱。水和为饼。以火煨熟 取食之。茶汤送下。
一治十肿蛊胀。轻者服此效。苦丁香去梗。微焙为末。用枣肉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 十丸。空心。米饮下。行水。日进二服。
一治十肿水气。五蛊胀气。其效如神。一人患腹胀。阴囊肿大。不一剂而病愈。真仙 方也。
甘遂赤皮细花不蛀者。不拘多少。用荞麦面水和作浓饼。内掺神曲末。将浓纸包甘遂在 内。
炭火中烧熟。取出。晒干为末。每服一钱二分。以细面约一两许。合和水调干。作面片。次 用商陆二钱半。巴豆一个去壳。水一碗半。砂锅内煎至一碗。去渣。再入铁锅内。入前面 片。煮熟食之。其商陆汤。任其意。服与不服。不在其限。服不一二时。水从大便出。如是 血蛊则下血。气蛊即下气。当时肿消。若有喘嗽。尽皆妥贴。若腹中块渐消散。只一服见效 忌盐酱冬瓜香油荤腥之物。半月后用盐。亦须炒过用之。若蛊症。加胡椒一钱。与巴豆同 煮。其巴豆须看虚实加减。其壮者加至一二个。无不效。
<目录>卷三<篇名>积聚属性:脉来大强者生。沉小者死。脉来附骨者积也。在寸口。积在胸中。在关上。积在脐旁。
在尺部。积在气冲。脉在左。积在左。脉在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 中央。脉来小沉而实者。脾胃中有积聚。不下食。食则吐。
积者。生于五脏之阴也。其发有根。其痛有常处。脉必结伏。聚者。成于六腑之阳也。
其发 无根。其痛无常处。脉必浮结。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四气七情失常。所以为积聚也。久 则为 瘕成块。不能移动者是 。或有或无。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者是瘕。气不能成块。块 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此理晓然。在中为痰饮。右为食积。左为死血。治 法。咸以软之。坚以削之。行气开痰为要。积块不可专用下药。徒损其气。病亦不去。当消 导。使之熔化其死血块。去须大补。痞块在皮里膜外。须用补药。宜六君子汤加香附、枳实 开之。
一论五积六聚。 瘕 癖。痰饮食积。死血成块者。
\x化坚汤\x 白术(去芦二钱) 白茯苓(去皮三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香附(炒二钱)
山楂 (二钱) 枳实(一钱) 陈皮(二钱) 半夏(姜炒二钱) 桃仁(去皮尖十粒) 红花(八分) 莪 术(一钱) 甘草(八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肉积。
加黄连六分。面积。加神曲二钱。左有块。倍川芎一钱。右有块。加青皮二钱。饱胀。加萝 卜子三钱。壮人。加三棱一钱。弱人。加人参二钱。
一论五积六聚。痰积血积。食积气积。一切积块。或中或左或右。或上或下。久不愈者 用之。
\x消积保中丸\x 陈皮(去白一两) 半夏(汤浸切片一两) 白茯苓(去皮二两) 白术(去芦炒二两) 香附 (醋 炒一两) 青皮(去肉四钱) 木香(三钱不见火) 槟榔(七钱) 莪术(醋炒八钱) 三棱(醋炒 八钱) 莱菔子(炒一两) 砂仁(炒四两) 神曲(炒一两) 麦芽(炒六钱) 白芥子(炒一两)
川芎(八钱) 黄连(姜炒一两) 桃仁(去皮尖一两) 栀子仁(姜汁炒一两) 红花(五钱)
当归(酒炒一两) 干漆(炒黄五钱) 真阿魏(醋浸五钱)
上为细末。姜汁酒打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后白汤送下。体虚人。加 人参 一两。外宜化铁膏贴之。一论五积六聚。状如 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疼痛。上气 窒塞。小腹胀满。大小便不利。宜以 \x大七气汤\x 三棱(一钱) 莪术(一钱) 青皮(二钱) 陈皮(二钱) 桔梗(八分) 藿香(三钱) 益智 仁(一钱五分) 香附(二钱) 肉桂(八分) 甘草(八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温服。渣再煎服。心脾痛。加乌药、枳壳。
一论心腹坚胀。胁下紧硬。胸中痞塞。喘满短气。 瘕积块。化痰饮。宽胸腹。顺气进 食。消胀软硬。用此 \x三棱煎丸\x 三棱(生细锉半斤捣为末以酒三升于砂锅内慢火熬成膏) 青皮(去穣二两) 萝卜子(炒 二两) 神曲(炒二两) 麦芽(炒三两) 干漆(炒令烟尽三两) 杏仁(汤泡去皮尖炒黄色三 两) 砂(用瓷盏细研入水调和坐于炭火上候水干取出为末)
上为细末。三棱膏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食远。米饮送下。
一论男妇五积六聚。七 八瘕。破一切血。下一切气。宜 \x消 破积丸\x 三棱(煨) 干漆(炒去烟) 大黄(煨) 砂(入醋煎干) 巴豆(去油各一两)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七丸。空心。米汤送下。量虚实加减服之。
不可过服。损人之真气。
一论 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