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五分。乌
头一
钱。共泡。于石臼内。捣一千杵。炼蜜丸如弹子大。要行远路。饱吃饭一顿服一丸。可行五
百里。服二丸。可行一千里。
\x长生不老辟谷丹\x
云南雪白大茯苓。去黑皮令净。定粉、黄丹、白松脂、白沙蜜、黄蜡各二两。朱砂五钱
金箔二钱。水银三钱。先将蜜、蜡、松脂于净瓷碗内溶为汁。倾药在内。以木匙搅匀。候温

大丸如指头大。用水银为衣。有死水银法。先洗手净。用水银三钱。点在手心内。以指头研

泥。见手心青色。将药三五丸搓揉。后以金箔约量摊碗内。以药丸在内摇动。使金箔都在药
上。密器收贮。服时用乳香半钱。水三小盏。煎汤温送下。不嚼破。服后第三日觉饥。以干
面和白茯苓末烙成煎饼。食半饱。以后药在丹田。可不饥渴。久则交过五脏。阴滓俱尽。诸
人得服。并无所忌。使人添气力。悦容颜。身体康健。百病皆除。救贫拔苦。实济世之良方
长生之妙法。其间若欲饮食。俱不妨事。但七日之内吃食。药必随下。至半月药在丹田。
永不出矣。
\x养元辟谷丹\x
安五脏。消百病。和脾胃。补虚损。固元气。填精补髓。能令瘦者肥。老
者健。常服之为佳。
用黄健牛肉。不拘多少。去筋膜。切作棋子大片。用河水洗数遍令血味尽。仍用河水浸
一宿
次日再洗一二遍。水清为度。用无灰好酒。入瓦坛内。黄泥封固。桑柴文武火煮一夜。取
出焙干为末。如黄沙色者佳。焦黑无用。每牛末一斤加入后药二斤为则。
人参(四两) 白术(去芦陈土炒) 白茯苓(去皮为末水浮去筋晒干) 薏苡仁(炒) 怀山
药(水
润切片同葱盐炒黄去葱盐不用) 芡实仁(去壳各半斤) 莲子肉(葱盐炒去心并葱盐不用)

茴香(炒四两) 干姜(炒四两) 白扁豆(姜汁炒半斤) 砂仁(炒二两) 青盐(四两) 甘草
(四两) 乌梅肉(二两熬浓汁半瓶) 粳米(炒黄取净粉五斤末) 川椒(去目二两)
上药为末。与米粉末和匀。外用小红枣五升。陈年醇酒五斤。煮枣极烂去核。加炼蜜二
斤。
共和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二丸。不拘冷热。汤水任下嚼吃。一日服三五次。可不饥。如渴
只饮冷水。



<目录>卷十\灸法

<篇名>定例

属性:一定分寸。取本人男左女右手中指。相屈如环。即以杆心从中节旁侧。量两头横纹角。
即截断为一寸。用之不误。最为的当。
一点穴法。皆要平正四体。勿使歪斜。灸时恐穴不正。徒坏好肉矣。若坐卧立。并不得拳
缩。坐
点则坐灸。卧点则卧灸。立点则立灸。反此一动。则不得其真穴矣。然下火灸。则先阳后阴
先上后下。先多后少。先左后右。宜审用之。
一论灸艾炷大小。经云。凡灸要艾根下广三分。若不及三分。使火气不得达。病不能愈
则是炷欲大。惟头与四肢欲小耳。但去风邪而已。小儿及体弱者如麦大。
一点艾火。古忌松柏枳橘榆桑枣竹八木。切宜避之。今用清麻油点灯。传火于艾茎。点
发其艾是也。兼滋润灸疮。至愈。仍不疼痛。用蜡烛尤佳。
一着艾时。宜正巳午时。方可用火。若午后未时。气盛不可下火。并失饥伤饱。忧愁恐
怒。怒骂喜笑。天阴下雨。风雷闪电。并皆忌之。
一下艾时。必先以蒜切片擦穴上。然后安艾。不然则动止之间。其艾必落矣。
一着艾火。痛不可忍。预先以手指紧罩其穴处。更以铁物压之。即止。
一着火有眩晕者。神气虚也。宜仍以冷物压灸处。其晕自苏。再停良久。以稀粥或姜汤
与饮之。以壮其神。复如前法。以终其事。
一着艾火后。须要疮发。所患即瘥。不得疮发。其疾不愈。若见灸疮不发者。用故鞋底
令热
熨之。三日而发。仍以小鸡鲢鱼豆腐等热毒者与之食。谓以毒攻。其疮必发。若气血虚弱者
调之以药饵。
一灸后疮未发。宜柏树叶贴之。
一灸后切宜避风冷。节饮酒。戒房事。远七情。可择幽静之所。养之为善。
一灸疮痛不止。用柏叶芙蓉叶。端午午时采。阴干为细末。每遇灸疮黑盖子脱了。水调
少许。如膏贴纸上。贴之即愈。
一灸疮洗法。以葱艾薄荷等物煎水温洗。令逐风邪。
一灸疮已发。黑烂疼痛。用桃枝、杨柳枝、胡荽、黄连。煎水温洗。
一灸疮出血。用百草霜为末。掺之即止。
一灸疮已发。可用膏药贴之。一二日一见。使疮脓出多而疾除也。其膏必用真麻油。入
治病之药。或祛风除湿。养气滋血。诚疗损补虚之药。随症入之为妙。



<目录>卷十\灸法

<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