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去炮姜。再剂而愈。
一小儿潮热发搐。痰涎上涌。手足指冷。左腮至申酉时。青中隐白。手足时搐。此肝经 虚弱 肺金所胜而潮搐。脾土虚弱。而手足冷也。用补中益气汤。以调补脾肺。用六味地黄丸。
以滋补肝肾而愈。盖病气有余。当认为元气不足。若用泻金伐肝。清热伐痰。则误矣。
一小儿慢惊。睡多惊啼。凡面黄脉细者难治。用此药与乳母服之。
\x酿乳法\x 木香 沉香 藿香 丁香(减半) 陈皮 人参 神曲(炒) 麦芽(炒)
上锉。每服四钱。紫苏十叶。生姜十片。枣二枚。水煎。先令乳母食后。捏去宿乳汁服 之。即仰卧霎时。令药入乳之脉。次令儿吮。不可过饱。亦良法也。
\x五味异功散\x(方见脾胃) \x补中益气汤\x(方见脾胃) \x六味地黄丸\x(方见诸疳)
<目录>卷八<篇名>慢脾属性:慢脾之症。面赤额汗。舌短头低。眼合不开。睡中摇头吐舌。频呕腥臭。噤口切牙床。
手足 微搐不收。或身冷。或身温而四肢冷。其脉沉微。阴气极盛。胃气极虚。十救一二。盖由慢 惊之后。吐泻损脾。病传已极。总归虚处。惟脾所受。故曰慢脾风。若遂风则无风可遂。
疗惊则无惊可疗。但脾间涎痰壅滞而然耳。世所谓慢惊难疗者。慢脾风是也。宜服 \x加味四君子汤\x 人参(三分) 白茯苓(三分) 苍术(三分) 炮干姜(四分) 白术(炒六分) 制附子(一 分) 羌活(一分) 炙甘草(四分)
上锉。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一论慢惊慢脾危恶之症。药力不到者。但看两脚。面中间陷处。有太冲脉。即灸百会穴 三五壮。炷如小麦大。灸后仍与醒脾之剂调之。
一论小儿慢脾风。内虚。昏迷不醒。宜 \x加味大醒脾散\x 人参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去皮) 橘红 丁香 南星(炮) 全蝎(去毒炒) 天麻(
煨) 白附子(煨) 山药(炒) 木香 石莲肉(去壳) 石菖蒲 肉豆蔻 砂仁 甘草 一论小儿惊风后。声哑不能言。及诸病之后不能言。天南星一个。炮去皮为末。每半 字。五岁儿半钱。 猪胆汁调。食前服。
一论治慢惊慢脾之圣药也。一锭即有起死回生之功。顷刻奏效。故名回生锭。真海上 仙方也。急惊亦效。
\x回生锭\x 人参(五钱) 白术(去芦油一两) 白茯苓(去皮) 怀山药 桔梗(各一钱) 甘草(三钱 )
胆星(五钱) 赤石脂(煨五钱) 辰砂(二钱) 乳香(二钱半) 礞石(煨金色三钱) 牛黄(一 钱) 麝香(一钱)
上为末。捣匀。印作锭子。金箔为衣。阴干。每三五分。薄荷汤化下。
<目录>卷八<篇名>诸疳属性:脉诀启蒙曰。小儿脉单细为疳劳。虎口纹白色。面白者为疳。
夫疳者。甘肥无节。乳哺不调。或禀赋怯弱。血气不足。盖十五岁以前为疳。以后为劳 也。
书载五疳病关五脏。要亦脾家有积。一脏失治。而传其余也。脾家病去。余脏皆已。症虽分 乎冷热。治当以补为先。宜用地黄丸、五疳膏、肥儿丸之类。
一论小儿疳病。面黄肌瘦。肚大青筋。大便色白。小便混浊。或澄之如米泔。此疳病也 \x消疳汤\x 山楂(去子) 白芍(炒) 黄连(姜汁炒) 白茯苓 白术(去芦) 泽泻(各一钱) 青皮(
四分) 甘草(生三分)
上锉一剂。姜、枣煎服。
一治小儿疳积发热。肚大青筋。骨瘦如柴。
\x消疳退热散\x 山楂(去子) 乌药 灯心 竹茹 槟榔尖 使君子 芜荑仁 淮木通 黑牵牛 大黄 柴胡 莪术(煨) 枳壳(去穣) 黄芩 甜葶苈 上锉。水煎。温服。
一论肝胆经热毒瘰 。或耳内耳下生疮。发热潮热。或肝经湿热下注。囊痈便毒肿溃。
或小腹胁股结核。凡肝胆经部分。一切疮疡发热。并用之。
\x九味柴胡汤\x 柴胡 黄芩(炒各五分) 人参 山栀 半夏 龙胆草 当归 芍药(各三分) 甘草(二 分)
水煎服。
一论小儿肝疳。白膜遮睛。肝经虚热血燥。或风客淫气。而患瘰 结核。或四肢发搐。
眼目 忽抽动。痰涎上壅。凡伤损出血多抽搐发热。又治肾肝脑热消瘦。手足如冰。寒热往来。滑 泄肚 胀。口臭干渴。齿龈溃烂。爪黑面黧。遍身两耳生疮。或耳内出水。或发热自汗盗汗。或便 血诸血失喑。或小便淋闭。咳嗽吐血。或咽喉燥痛。口舌疮裂。或禀赋不足。肢体瘦弱。
解 颅鹤节。五迟五软。或畏明下窜。或早近女色。精血亏耗。五脏齐损。凡属肝肾诸虚不足之 症。皆宜用之。以滋化源。其功不能尽述。
\x六味地黄丸\x 怀生地黄(酒浸砂锅内瓷碗盛蒸至极黑捣碎入石臼捣如泥成膏八两) 山茱萸(酒蒸去核 取肉) 干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去骨) 白茯苓(去皮) 福泽泻(去毛各三两)
上忌铁器。为细末。和地黄膏。加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白滚水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