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55-寿世保元-第103页

患腰痛者殊效。
仙茅(酒浸洗勿犯铁器四两) 白茯神(去皮四两) 破故纸(四两酒浸一日) 怀生地黄(
酒浸 砂锅内蒸黑四两) 甘枸杞子(四两) 小茴香(盐酒炒二两) 黄精(酒蒸四两) 川杜仲(
去皮 姜炒四两) 天门冬(去心四两) 菟丝子(酒炒捣饼四两) 当归(酒洗四两) 肉苁蓉(酒 洗去 鳞三两) 怀熟地黄(酒洗四两) 巴戟(盐水泡去心四两) 青盐(四两水洗去泥打碎炒)
牛 膝(去芦酒洗四两) 参(二两) 锁阳(三两) 鹿茸(一两炙) 川萆 (四两童便浸七 日流水洗净去臭气) 核桃肉(去壳一百五十个捣成泥)
上为细末。好酒打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好酒盐汤送下。忌三白。
一治一切腰痛如神。(宋东园传)黑丑半生半炒为细末。水和丸如梧子大。硫黄末为衣。
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水汤下。
<目录>卷五<篇名>胁痛属性:脉双弦者。肝气有余。两胁作痛。
夫胁痛者。厥阴肝经为病也。其症自两胁下。痛引小腹。亦当视内外所感之邪而治之。
若因 暴怒伤触。悲哀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颠仆伤形。或痰积流注于胁。与血相搏。皆能 为痛。此内因也。若伤寒少阳。耳聋胁痛。风寒所袭而为胁痛者。此外因也。治之当以散结 顺气。化痰和血为主。平其肝。导其滞。则无不愈矣。
一论左胁下痛。肝积属血。或因怒气所伤。或颠仆闪挫所致。而为痛也。
\x疏肝散\x 主方。
黄连(吴茱萸煎炒二钱) 柴胡 当归(酒洗各一钱五分) 青皮(去穣) 桃仁(研如泥)
枳壳(麸炒各一钱) 川芎 白芍(酒炒各七分) 红花(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食远服。
一论右胁痛者。肝邪入肺也。
\x推气散\x 片姜黄 枳壳(麸炒各一钱) 桂心(少许) 甘草(炙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食远服。一方。加广陈皮一钱五分。半夏姜炒一钱。
一论左右胁俱痛。肝火盛而木气实也。
\x柴胡归芎汤\x 柴胡 川芎 白芍 青皮(去穣) 枳壳(麸炒各一钱五分) 甘草 香附子 当归 龙胆草 木香 砂仁 上锉一剂。姜一片。水煎。温服。
一论因内有湿热。两胁痛甚。伐肝木之气。泻肝火之要药也。
\x当归龙荟丸\x 当归 龙胆草 山栀子 黄连 大黄(酒浸纸裹煨) 芦荟 青黛(各五钱) 木香(三 钱五分) 麝香(另研五分) 加柴胡五钱。青皮去穣醋炒一两。
上为细末。神曲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
一论劳伤身热胁痛者。脉必虚也。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加川芎、白芍、青皮 、木香、砂仁、小茴香、枳壳。去白术、升麻。
一论左胁下有块。作痛不移者。是死血也。活血汤。(方见腹痛)根据本方加青皮。去白芍 一论男子房劳兼怒。风府胀闷。两胁胀痛。此色欲损肾。怒气伤肝。六味地黄丸料加柴 胡、当归。一剂而安。(方见补益)
一妇人口苦胁胀。此肝火也。用小柴胡汤加黄连、栀子。稍愈。更以四君子汤加当归、
白芍、柴胡。调理脾胃而瘥。
<目录>卷五<篇名>臂痛属性:臂为风寒湿所搏。或睡后手在被外。为寒邪所袭。遂令臂痛。及乳妇从臂枕儿。伤于风 寒而致臂痛。悉根据本方对症用之。
一论有因湿痰横行经络而作臂痛者。
\x二术汤\x 苍术(米泔浸一钱半) 白术(去芦) 南星 陈皮 白茯苓(去皮) 香附 酒芩 羌 活威灵仙 半夏 甘草(各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水煎服。
一论臂痛因于寒者。五积散。(方见中寒)
一论臂痛因于气者。乌药顺气散。(方见中风)
一论臂痛因于湿者。
\x蠲痹汤\x 当归 赤芍 黄 羌活 姜黄 防风 甘草(炙各等分)
上锉。生姜五片。煎服。
一论臂冷痛。起手甚艰。或一臂痛。或两臂俱痛者。
\x五积交加散\x(□主簿传效) 五积散合人参败毒散。加木瓜、姜、枣煎服。未效再加牛 膝。可服乌药顺气散。加羌活、木瓜。
一论凡臂软无力。不任重者。乃肝经气虚。风邪客滞于荣卫之间。使血气不能周养四肢 故 有此症。肝主项背与臂膊。肾主腰胯与脚膝。其二脏若偏虚。则随其所主而病焉。今此症乃 肝气偏虚。宜补肝肾。六味丸主之。
一男子年六十余。素善饮。两臂作痛。恪服祛风治痹之药。更加麻木。发热体软。痰涌 腿 膝拘痛。口斜语涩。头目晕重。口角流涎。身如虫行。搔起白屑。始信谓余曰。何也。余曰 臂麻体软。脾无用也。痰涎自出。脾不能摄也。口斜语涩。脾气伤也。头目晕重。脾气 不能升 也。痒起白屑。脾气不能营也。遂用补中益气加神曲、半夏、茯苓。三十余剂。诸症悉退。
又用参、术煎膏。治之而愈。
<目录>卷五<篇名>肩背痛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