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则生火生痰而致病。病则耗气耗血以致虚。
气虚
不能运化而生痰。血虚不能滋润而生火。或朝食而暮吐。或暮食而朝吐。或食已即吐者。日
久不愈。误投香燥攻克之药过多。以致危殆。宜以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去柴胡、
升麻。加半夏二钱。白茯苓三钱。白芍酒炒三钱。枳实麸炒一钱。神曲炒二钱。
黄连姜炒六分。
一翻胃不食。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宜
\x人仓丸\x
丁香(一两) 砂仁(一两) 白豆蔻(去壳一两) 陈仓米(六两黄土炒米熟去土不用)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后。用淡姜汤送下。有怒气。加
香附子姜汁炒一两。
一论五噎者。气忧劳食思也。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得。胸胁苦痛。忧噎者。
天际
苦厥逆。心下悸动。手足厥冷。劳噎者苦气。膈胁下支满。胸中填塞。令手足厥冷。不能自
温。食噎者。食无多少。胸中苦塞。常痛。不能喘息。思噎者。心悸动。善忘。目视KT KT 。
皆忧恚嗔怒。寒气上攻胸膈。
\x五噎丸\x 治胸中虚寒。日久咽喉气逆。饮食不下。结气不消用。
人参(五分) 白术(去芦四分) 白茯苓(四分) 陈皮(四分) 细辛(四分) 川椒(五分)
吴茱萸(五分) 大附子(煨去皮脐四分) 桂心(五分) 干姜(炒五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酒送下。日服三次。
\x保和丸\x 治实热翻胃。
陈皮 半夏(姜汁炒) 白茯苓(去皮) 连翘 神曲 山楂肉 萝卜子(炒各三钱) 黄连
(姜炒二钱)
上为末。稀米糊为丸。胭脂为衣。粟米大。每服六七十丸。人参煎汤。入竹沥同下。
一论胃反不受食。食已即呕吐出。
人参(二两) 白术(去芦一两) 半夏(汤泡三两) 生姜(三两) 白蜜(一两)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和蜜搅之二三百下。煮取一升半。分三次服之。
一论反胃。呕吐无常。粥饮入口即吐。困弱无力。垂死者。人参二两。咀片。水煎顿服
立效。再用人参汁稀粥与服。
一治翻胃。用六君子汤加炮姜、白豆蔻、黄连。(用吴茱萸酒拌过宿炒去茱萸)
一治转食方。反翅鸡一只。煮熟去骨。入人参、当归、盐各五钱为末。再煮取与食之。
勿令人共食。
一人年过五十。得噎症。胃脘作痛。食不下。或食下良久复出。大便结燥。人黑瘦甚。
诊其
脉。右关弦滑而洪。关后略沉小。二部俱沉弦带芤。此中气不足。木来侮土。上焦湿热。郁
结成痰。下焦血少。故大便结燥。阴火上冲吸门。故食不下。用四物汤以生血。四君子汤以
补气。二陈汤以祛痰。三合成剂。加姜炒黄连。麸炒枳实。栝蒌仁。少加砂仁。又间服润肠
丸百余剂全安。(润肠丸方见大便秘方)
一治翻胃。用大附子一个最大者。坐于砖上。四面着火渐逼。淬入生姜自然汁。又根据前

逼干。复淬之。约生姜汁可尽半碗许。捣为末。每服一钱。用粟米汤下。不过三服立效。
一治噎膈大便燥结。
\x橘杏麻仁丸\x
陈皮(为末) 杏仁(去皮尖) 火麻仁(去壳各三两) 郁李仁(去壳五钱)
上三仁俱捣为膏。用枣肉和入石臼杵为丸。每服五十丸。枳实煎汤送下。



<目录>卷三

<篇名>呃逆

属性:脉浮而缓者。易治。弦急。按之而不鼓者。难治。脉急。或促或微。皆可治。脉代者危
右关脉弦者。木乘土位。难治。发呃者。气逆上冲而作声也。一名呃逆。因气逆奔急上行
作呃发声。有数者不同。不可不辨。有胃虚膈热者。宜桔皮竹茹汤。有胃虚寒者。宜丁香
柿蒂汤。有肾气虚损。阴火上冲者。宜六味地黄丸。有中气不足者。脉虚数。气不相续而发
呃者。宜补中益气汤加生姜、炒黄柏以降虚火。或少加附子。服之立愈。有阳明内实。失下
而发呃者。宜六一顺气汤下之。有渴而饮水太过。成水结胸而又发呃者。宜小陷胸汤。或用
小青龙汤去麻黄。加附子。治水寒相搏发呃。大妙。有传经伤寒热症。误用姜、桂等药料。
助起火邪。痰火相搏而呃逆者。黄连解毒汤、白虎汤。及竹沥之类治之。
一论呃逆。因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呃逆者。
\x橘皮竹茹汤\x
陈皮(去白三分) 人参(二钱) 甘草(一钱炙) 竹茹(一钱) 柿蒂(一钱) 丁香(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温服。身热发渴。加柴胡、黄芩。去丁香。
一论吐利后大病后。胃中虚寒。呃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难治。
\x丁香柿蒂汤\x
人参(二钱) 白茯苓(二钱) 陈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