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加生姜汁、韭汁。饮三五盏。必胸中烦躁不宁后愈。
一气虚有痰。加人参、白术。脾虚者。宜补中气以运痰。降下加白术、白芍、神曲、麦
芽。兼用升麻提起。内伤夹痰。加人参、黄 、白术之类。姜汁传送。或加竹沥尤妙。
一痰在膈上。必用吐法。泻之不去。胶固稠浊者。必用吐。脉浮者。宜吐。痰在经络间

吐不可。吐中就有发散之义。凡用吐药。宜升提其气。便吐。加防风、川芎、桔梗、茶芽、
生姜、齑汁之类。或瓜蒂散。凡吐。用布紧勒肚。于不通风处行之。
一痰在肠胃间。可下而愈。枳实、甘遂、巴豆、大黄、芒硝之类。凡痰用利药过多。脾
气易虚。则痰易生而多。
一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
一痰在皮里膜外。非姜汁、竹沥不可及。在四肢非竹沥不开。在经络亦用竹沥。必佐以
生姜
、韭汁。膈间有痰。或颠狂。或健忘。或风痰。俱用竹沥。与荆沥同功。气虚少食。用竹沥
气实能食。用荆沥。
一凡人身上中下有块。是痰也。问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后。方用药。
一凡人头面颈颊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者。皆痰注也。宜随处用药消之。
一凡痰之为物。无处不到。为随气升降故也。
一论竹沥。大治热痰。又能养血清热。有痰厥不省人事几死者。得竹沥灌之。遂苏。诚
起死回生妙药也。
用水竹早姜竹。截长二尺许。小者每段劈作二片。大者劈作四片。入井水浸一时许。以
薄砖
两块排定。将竹片排于砖上。两头露一二寸。下以烈火迫之。两头以盆盛沥。每六分中。加
姜汁一分服之。热甚者。只可加半分耳。以竹沥加入汤药内服之尤妙。取荆沥亦治热痰。亦
照此法取之。
一论痰属湿。乃津液所化。因风寒湿热之感。或七情饮食所伤。以致气逆液浊。变为痰
饮。故曰痰因火动。降火为先。火因气逆。顺气为要。
\x加减二陈汤\x
橘红(去白一钱) 半夏(制一钱半) 白茯苓(去皮一钱) 贝母(一钱半) 枳实(炒一钱)
白术(去芦一钱二分) 连翘(五分) 黄芩(酒炒一钱) 防风(去芦五分) 天花粉(七分)
香附(童便炒一钱) 甘草(三分)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一论热痰在胸膈间不化。吐咯不出。寒热气急。满闷作痛者。名曰痰结。
\x开结化痰汤\x
陈皮(一钱) 半夏(制二钱) 茯苓(二钱) 桔梗(八分) 枳壳(七分) 贝母(一钱)
栝蒌仁(二钱) 黄连(五分) 黄芩(二钱) 栀子(二钱) 苏子(二钱) 桑皮(三钱)
朴硝(八分) 杏仁(三钱) 甘草(八分)
上锉。水煎。入姜汁磨木香服。
一论遍身四肢骨节走注疼痛。牵引胸背。亦作寒热。喘咳烦闷。或作肿块。痛难转侧。
或四肢麻痹不仁。或背心一点如冰冷。脉来沉滑。乃是湿痰流注。经络关节不利故也。
\x清湿化痰汤\x
南星(泡二钱) 半夏(制二钱) 陈皮(一钱五分去白) 茯苓(三钱去皮) 苍术(一钱五
分米泔炒) 羌活(二钱) 白芥子(三钱) 白芷(二钱) 甘草(八分)
上锉。水煎。入竹沥、姜汁。磨木香。温服。骨节痛甚。及有种块作痛者。名曰痰块。
加乳香一钱。没药一钱。海石三钱。朴硝五分。头顶痛。加川芎一钱五分。威灵仙三钱。
手臂膊痛。加薄桂引南星至痛处。
一论内伤七情。痰迷心窍。神不守舍。神出舍空。空则痰生。以致憎寒壮热。头痛昏沉
迷闷。上气喘急。口出涎沫。症类伤寒。兼治中风痰厥气厥。不省人事者。
\x清热导痰汤\x
人参(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去芦) 茯苓(三钱去皮) 陈皮(二钱去白) 半夏(二钱姜
制) 南星(二钱姜制) 枳实(三钱麸炒) 桔梗(八分) 黄连(五分) 黄芩(二钱)
栝蒌仁(三钱) 甘草(八分)
上锉。生姜煎。入竹沥、姜汁同服。
\x家传清气化痰丸\x
(制造甚得法。化痰清火。开膈顺气。消痞除胀。醒酒消食殊效。)
天南星(四两) 大半夏(四两)
二味先用米泔水。各浸三五日。以透为度。洗净切片。
以碗
一个。盛贮晒干。先姜汁。次皂汁。又次矾汁。又次硝水晒干。一用生姜汁。浸一旦夕晒干
一用皂角煎水去渣。浸一旦夕晒干。一用白矾一两煎水。浸一旦夕晒干。一用朴硝一两煎
水。浸一旦夕晒干。) 青皮(去y) 陈皮(去白) 枳壳(去y麸炒)
枳实(麸炒)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苏子(炒) 白芥子(炒) 萝卜子(炒) 香附(盐
水炒) 栝蒌仁 干葛 桔梗(去芦
)苦杏仁(去皮) 黄芩(酒炒) 神曲(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