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木香 防风 细辛 骨碎补 当归身 本(各一两) 乌头 赤芍药 浓肉桂(各一两半) 牛酥(即骨髓) 鹅脂(各四两) 猪板油(半斤)
除酥脂板油外。以上诸药。各为细末。用真麻油半斤。浸一昼夜。再入酥脂板油共熬。以文武火熬如膏 为度。涂于患处。
【目录】卷六\运气原证【篇名】诸因属性:人为疮疡肿毒。六阳壅塞勿宁。血瘀气滞不和平。皆是有余火甚。水少不能制伏。故教炎炽飞腾。只缘肝 胆未纯清。邪浊扰侵致病。
此症指人生疮疡肿毒。累及目痛也。夫六阳火燥有余。水不能制。以致妄乱无拘。气滞血壅。而始发疮 疡肿毒。火性上炎。目窍高。火之所从泄。浊能害清。理之自然。肝胆清净融和之腑。疮疡毒痈痘疹。浊邪 炽盛。侵扰清和。因其素所斫丧。肝肾有亏。阴虚血少。胆之清汁不充。因化源弱。目络无滋。故邪得以乘 虚。故入目为害。若病目在于病毒之时。治毒愈而目亦愈。若毒愈而目不愈者。乃邪入至高之深处。难 以速退。当浚其流而澄其源。若急迫治之。因而触激甚者。必有瘀滞之变矣。宜服∶
内疏黄连汤
(治诸疮毒。皮色肿硬。发热作呕。大便闭而脉洪实者。攻及两眼。或一目。赤痛红肿。并治。)
黄连 炒栀仁 黄芩 当归身 桔梗 广木香 槟榔 赤芍药 甘草 苏薄荷(各八分) 连翘 制大黄(各钱二 分)
上锉剂。白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滓。食远服。
还阴解毒汤
(治梅疮余毒未清。移害于肝肾。以致蒸灼。神水窄小。兼赤丝。黑白混浊不清。
看物昏 不明。)
川芎 当归(酒洗) 生地黄 金银花(去叶) 连翘 黄芩(酒炒) 土茯苓 细甘草(减半) 黄连(酒炒) 苦参 麦门冬(去心) 白芍药(酒洗) 玄参(各等分)
上锉剂。白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目录】卷六\运气原证【篇名】诸因属性:因他之症为别病。内外轻重总不定。内因伤情。外缘纵性。不斫不丧顺天和。能守能常颇清净。五味四气 慎其宜。不独目明亦长命。戒慎恐惧。如响如应。
此症专言因害别病而累及目也。所致不同。有阴病而阴自伤。有阳病而阳自损。有寒病热药太过。伤 其神气。热病寒药太过。耗其精血。补者泻之。泻则损其元。泻者补之。补则助其邪。砭针之泄散真气。炮 炙之激动火邪。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之为害。亦各因人触犯感受。脏腑经络衰旺。随其所因。而入 为病。内外轻重不等。当验其标而治其本。譬如伤寒阳症热郁。蒸损瞳神。内症也。热甚血滞。赤瘀内涩 者。外症也。阴症脱阳而目盲。内症也。服姜附温剂多。而火燥赤涩者。外症也。疟疾之热损瞳神。内症也。
火滞于血而赤涩。外症也。精泻液耗而膏汁不得滋润。内症也。山岚瘴气而昏者。邪气蒙蔽乎正。外症 也。蛊胀中满赤痛者。阴虚难制阳邪。内症也。气滞怫郁。热多昏花。皆内症也。痰症之腻滞。火症之赤涩。
皆外症也。余仿此。呜呼。身之精血有限。人之斫丧无穷。故虚者多。实者少。明者少而渺者多。若能知爱 养之方。而不犯禁忌之戒。外不纵性。以伤于五味四气。内不放心于六欲七情。顺时气。养天和。颇立清 净之志。而存恒久之心。则三真不丧。而六贼潜消。血充精固。神定气清。阴阳和而水火济。精华盛而目 力全。复何病之有哉。若久久不辍。绵绵若存。不独目无病而瞻视明。命亦长矣。若治之。须看因何症为 害于目。则以本症治之。难执方括。亦不可拘定眼科药法治之。如伤寒阳症热郁。蒸损瞳神。则看是何 经之热。分表里攻发。使其热退。则目自愈。若必用眼科之药。其症坏矣。余症仿此。
前胡犀角饮
(治伤寒两目昏暗。或生浮翳。)
黄 (一钱二分) 蔓荆子 犀角(锉末) 青葙子 前胡 炒栀仁 防风 麦门冬(去心) 羌活 生地黄 细 辛车前子 菊花 草决明(炒各八分) 甘草(四分)
上锉剂。白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茺蔚子丸
(治时气后目暗。及有翳膜。)
黄连(炒三两) 枸杞子 枳壳(去穣麸炒) 青葙子 生地(焙各一两) 茺蔚子 泽泻(各一两半)
石决明( ) 细辛 麦门冬(去心焙) 车前(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食后浆水送下。
明目大补汤
(治气血俱损。眼目昏花。神光不足。及久患眼疾。服凉药过多。气血凝滞昏朦。服 此以镇阳光壮肾水。)
干熟地(酒蒸) 白术(土炒) 白茯苓(焙) 人参 白芍药 甘草(炙) 当归身(酒洗) 川芎 白豆蔻(取 肉) 黄 (蜜炙) 大附子(炮) 沉香 浓肉桂(各等分)
上锉剂。白水二钟。生姜一片。辉枣二枚。煎至八分。不拘时温服。
东垣清神益气汤
(治因脾胃虚弱之人。误服洗肝散。或服寒凉过多。而目越病者宜此。)
白茯苓 人参 白术(制各一钱) 苍术(泔水制) 白芍药 升麻 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