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47-审视瑶函-第38页


上锉剂。白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滓,食后温服。
\x化积散\x 白丁香(五粒) 净朴硝(少许) 砂(一分) 冰片(少许)
上研极细腻,无声者,点之。
<目录>卷四<篇名>运气原证属性:按内经运气。目 疡有二。一曰热。经云。少阴司天之政。三之气大火行。寒气时至。民病目赤 疡。治以寒 剂是也。二曰燥。经云。岁金太过。民病目赤 疡。又云。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民病目HT 疡。治以温剂是也。
<目录>卷四\运气原证<篇名>目疡属性:内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火郁内发。致有斯疾。盖心主乎血。而血热生风。郁甚则递相传袭。故火 能生土。血注阳明主肌肉。风热与血热相搏。发见皮肤。其名不一。有黄浓而白者。土生金。母归子也。始 生微痒而热轻。肿痛烂为热极。血凝化水。气滞成脓。甚至寒热作而饮食减。尤为虑。宜宣泄风毒。凉心 经解胃热。按目疮疣。皆因君火司令。燥火热邪所致。宜温宜凉。随症施治可也。
<目录>卷四\运气原证<篇名>目疡属性:实热生疮症。疮生各有经。泪如汤样注。涩急且羞明。睥或弦多溃。胞中椒粟成。疮生于 上。心火炽盈盈。
睑外脾家燥。唇边亦土形。肺脑形于鼻。周身旺六经。耳热尤肾燥。满面六阳蒸。三焦炎项上。下部六阴乘。
失治应须变。援睛目欠明。
此症谓目病生疮之故。轻重不等。痛痒不同。重则有堆高浓。紫血脓烂而腥臭者。乃气血不和。火实 之邪。血分之热尤重。如瘀滞之症。膏混水浊。每每流于睥 成疮。瘀血散而疮自除。勤劳湿热之人。每 患睥 成疮。别无痛肿症者。亦轻而无妨。若火盛疮生。惟重滞肿痛者。又当急治。恐浊气沿于目内。而 病及于珠。若先目病后生疮。必是热沿他症。凡见疮生。当验部分。以别内因何源而来。因其轻重而治之。宜服∶ \x加减四物汤\x 生地黄 苦参 苏薄荷 川芎 黍粘子 连翘 天花粉 防风 赤芍药 当归 荆芥穗(各等分)
上锉剂。白水二钟。煎至八分。食后服。
\x芎归汤\x 川芎 当归 赤芍药 防风 羌活(各等分)
上锉剂。白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滓频洗。则血活风亦去矣。
\x搽药方\x(治眼皮外满睑生疮。溃烂疼痛。)
血竭 乳香 没药 轻粉 陀僧(各等分)
上研为细末。厌之疮处。
\x又方\x(治眼胞上下或睑生疮。破流黄水荫开者。)
青黛(一钱二分) 黄柏末 潮脑 轻粉(各一钱) 松香(一钱半)
上为细末。用旧青布。卷药在内。麻油湿透。烧灰。俟油灰滴于茶钟内蘸搽。
<目录>卷四\运气原证<篇名>目疡属性:血滞脾家火。胞上起热疮。泪多并赤肿。沙擦最难当。或疼兼又痒。甚不便开张。可恶愚顽者。全凭出血良。
目睛惟仗血。血损目无光。轻时须善逐。重开过则伤。胞间红瘰瘰。风热是椒疮。
此症生于睥内。红而坚者是。有则沙擦难开。多泪而痛。人皆称粟疮。误矣。夫粟疮亦生在睥。但色黄软 而易散。此是坚而难散者。俗皆以龙须灯心等物。出血取效。殊不知目以血为荣。血损而光华有衰弱 之患。轻者只宜善治。至于瘰瘰连片。疙瘩高低不平。及血瘀滞者。不得已而导之。中病即止。不可太过。
过则血损。恐伤真水。难养神膏。大概用平熨之法。退而复来。乃内有瘀滞。方可量病渐导。若初治不可 轻为开导。过治恐有损也。不如谨始为妙。宜服∶ \x归芍红花散\x(治眼胞肿硬。内生疙瘩。)
当归 大黄 栀子仁 黄芩 红花(以上俱酒洗微炒) 赤芍药 甘草 白芷 防风 生地黄 连翘(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食远。白水煎服。
<目录>卷四\运气原证<篇名>目疡属性:脾经多湿热。气滞血行迟。粟疮胞内起。粒粒似金珠。似脓脓不出。沙擦痛无时。睥急开张涩。须防病变之。
病来如软急。散亦不多时。
此症生于两睥之内。细颗黄而软者是。今人皆称椒疮为粟疮者。误矣。夫椒疮红而坚。有则硬睛。沙涩 不便。未至于急。若粟疮一见。目疼头痛者。必有变症。粟疮是湿热郁于土分。极重。但椒疮以风热为重。
二症虽皆生于睥内。属于血分。椒疮红坚易散。粟疮黄软不易散。故治亦不同。岂可概论哉。宜服∶ \x除风清脾饮\x 广陈皮 连翘 防风 知母 元明粉 黄芩 玄参 黄连 荆芥穗 大黄 桔梗 生地(各等分)
上锉剂。白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滓。食远服。
<目录>卷四\运气原证<篇名>目疣属性:此症或眼皮上下。生出一小核是也。乃脾胃痰气所致。上睑属脾经。下睑属胃经。若结成小核。红而自 破。不药而愈。若坚白不破。久则如杯如拳。而成瘤矣。若初起小核时。即先用细艾如粟米壮放患上。令 患目者卧榻紧闭目。以隔蒜片灸三四壮。外将膏药贴之。又用紫背天葵子连叶二两煮酒 一壶半。
皂角子二三粒泡热研细。饮酒时搽疣上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