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47-审视瑶函-第1页

<篇名>审视瑶函书名:审视瑶函作者:傅仁宇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篇名>凡例属性:一、目受五脏六腑之精华,若日月丽天而不可掩。右阴左阳。涵光毓采。吐桑浴渊。 迭行。坎离失度。霾瞀错 经,变理不齐,民病为殃。人开卷了然,至于五脏主病,
拼赘,是函授自烈祖,弈叶钻研,经历三十余载,复访名公宗匠,讲究印可,广购藏书禁方,芟繁辑简,间有立论 堪采,
一、五轮八廓,各分攸司,象形取义,腑脏部署,棋分星布,间不容发。俗仅得其 皮毛,兹尽搜其精奥,按经辨症,补泻得宜,先巡轮廓之变,随察受病之源,主客逆顺,
毫厘千 一、历来医案,自汉华元化独振元首,倪仲贤集金玉大成,以及四大名家,《龙木论》
迭奏宫商,抑称钧天异响哉。然有效臻独得,而瑕不言疵,理由 创获,而迥别青黄者,出朱入墨,鹄 难分,不载。
一、治法分门,迥若云泥,阴阳变换,具有权衡。不察司天,无以辨六气五运之极;不 候;不参奇经,无以证七情六淫之气。虎诀虽存,鸲眸难别,是 函翼经宣化,循法审因,取《原机启微》为鹄,辅以诸家鸿论,证验天行,赞理时气,纲领 条目,珠联绣错,庶迎刃以解入彀而中尔,备载。
一、用药寒热,犹用兵虚实,确有主见,非空拳射覆,隔靴搔痒者比也。灼其受病于某 经,主症于某络,病因于某部,感触于某候,宜温宜凉,内外表里,一以贯之。若不揣其本 而治其末,宜热而反以寒沃之,宜寒而反以热炽之,刀圭逆施,攻砭倒置,鲜不旋踵而滋 之殃者,可不慎哉!
一、汤剂丸散药味,用虽不同,而治法亦异,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渍者,宜膏煎者 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 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舒缓而治之也。丸散分两,可多可少,若锉为剂,
必须七钱至八钱,以为中正。羸弱者,五六钱为剂,壮盛者必须两余,方得其效,少则药力 不足,多则不胜药势。
一、制法必须极工,用药料须择道地。若不拣择精良,以伪抵真,徒费工力,何能取效 如炮煨者,以整药入于炭火中,或用面裹,湿纸重裹,炮令药上有烈纹者方熟,附子、南 星、豆蔻之类是也;炙者,以整药涂蜜,或姜汁、酥油、童便、酒浆等物,涂浸于药上,用 炭火炙,令香熟得宜,黄 、浓朴、甘草、皂荚、龟板、鳖甲之类是也; 者,以整药入在 炭火中稳定,烧熟为度,牡蛎、石决明、石膏、炉甘、磁石之类,或用水、醋、童便淬飞 是也;焙者,以绵纸隔药,火烘令香脆,天麦门冬、葶苈、石枣之类是也;炒者,以银锅、
砂锅内炒,令香脆得宜,勿令焦枯,过失药性;若炼蜜者,每一斤只炼十二两五钱为定。火 少火过,并不相宜。
一、开导犹镜面拭尘,而釜底抽薪也。宝镜玄机,阳秋 镜,不啻家喻而户晓之。
至拨云睹日,扫霾见天,称能手者,则罕觏焉。是函本自家钵,珍逾百朋,盖垂掌而味溢黄 芽,凝眸而香霏绛雪者,匍匐经年,俄顷建绩。匪侈口乳石,而烹乌炼兔者类也,宜载。
一、古人治目,凡药力迟缓,不能急速取效者,则用针刺以济其急。然医者必须熟明经 络,症的穴真,无不应手取效。但今人去古已远,一闻针灸,心怀怯惧,是以医心懈怠,鲜 工于此耳。孰知其取效敏捷,立起沉 ,善用之者,靡不有验其治疾也,岂曰小补云尔哉?
一、着篇立论,汗牛充栋,非炫名以逐膻,则市惠而弋利,求卮言之中乎 ,而灼 见筋膜者,盖什未有一矣。是函坚白孤鸣,而理必晰于粹精,按经考古,而症不遗乎险怪。
列部分门,钻骨析髓,审轮定廓,察色观形,开卷了然,灼如观炬,较目宝论益详,散金碎 玉篇愈着,令见者洞心而凿壁分光焉,或亦持颠扶危之一助云尔,备载。
一、立方施症,研古敲今,历有成论,匪臆造测度,漫焉尝试者同也。昔人载一百六十 症,则失之滥,上古着七十二症,则失之简,是函摘要删繁,纤钜各当,定为一百有八症。
启蒙牖瞀,开豁茅塞,务令阴阳之缕晰,标本之攸分,内外表里之条贯,虚实逆顺之森殊。
鉴形辨色,以验其因,按候察部,以镜其要。若夫智圆行方,化裁酌量,活活泼泼,时措咸 宜,我不执方,方必符症,症自合方,随方随效,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遇其人,方不虚 传。高远之士,曷请鉴诸。
\x复慧子维藩氏识\x <目录>卷首<篇名>前贤医案属性:《云麓漫抄》云∶淮南杨吉老,儒医也。有富翁子忽病目,视正物皆以为斜,几案书席 之类,排设整齐,必更移令斜,自以为正,以至书写尺牍,莫不皆然,父母甚忧之,更历数 医,皆不谙其疾。或以吉老告,遂以子往求治,既诊脉后,令其父先归,留其子,设乐开宴 酬劝无算,至醉乃罢,扶病者坐轿中,使人舁之,高下其手,常令倾倒,展转久之,方令 登榻而卧,达旦酒醒,遣之归家,前日斜视之物,皆理正之。父母跃然而喜,且询治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