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读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
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逆之则春生者少。”若伏者。若抱雏养蛰也。若匿者。若隐避踪迹也。若有私意者。恐
败露也。若已有得者。韬晦无觖望也。凡所以重藏精也。有冬月之闭藏。然后有来春之发生。一味发扬。而无翕聚
之本。譬诸无源之水。其涸可立而待。
〔十三〕白芥子气味辛温。善能利气豁痰。观治冷哮。用白芥子末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防痘入
目。用白芥子末涂足心。引毒归下。外用功效如是。其性烈从可知矣。其末水发。擂入食品。食些少。辄令人目泪鼻
涕交出。其性开发走液。亦从可知矣。缪仲醇本草经疏云。“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然肺
经有热。与阴火虚炎。咳嗽生痰者。法在所忌。奈世医狃于三子养亲汤一方。不论燥证火证。动辄用之。甚且用至
数钱。其意原在利气豁痰。殊不知辛烈之品。烁液劫津。耗气动火。其害甚大。余尝见风温咳嗽证。误用白芥子。致
动血见红。甚至喉痛声哑。但罔有归咎于白芥子者。损人而不任过。白芥子抑何幸欤。诸本草均云肺经有热虚
火亢者忌用。岂未之见耶。
〔十四〕古人随证以立方。非立方以待病。熟察病情。详审用药。味味与病针锋相对。无滥无遗。适至其所。如写
真焉。肖其人而止。不可以意增减也。千变万化之中。具有一定不易之理。活泼圆机。有非语言文本所能解说。在学
者心领神会而已。其所以设立方名者。规矩准绳。昭示来学。非谓某方一定治某病。某病一定用某方也。古方伙
矣。岂能尽记。纵能尽记。而未能变通。虽多奚益。即如桂枝汤一方。加桂枝分两。名曰桂枝加桂汤。加芍药分两。名
曰桂枝加芍药汤。去芍药。名曰桂枝去芍药汤。桂枝甘草二味。名曰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二味。名曰芍药甘草
汤。甘草一味。名曰甘草汤。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一方可分为数方。数方可合为一方。增一药之分两。即所以减他
药之分两。而另名为一方。取一味二味。即名为一方。药随病为转移。方随证为增减。因物付物。何容心焉。设悬拟
一方。以治一病。印定后人眼目。天下岂有呆板之病证。待呆板之方药耶。奈何张景岳新方八阵及黄元御八种
书内。自制之法。不一而足。岂以古方为不足用。而有待于新制乎。集数味药。辄名一方。方不可胜穷。徒眩人意耳。
〔十五〕王龙 先生调息法曰。息有四种。一风。二喘。三气。四息。前三为不调相。后一为调相。坐时鼻息出入
觉有声。是风相也。息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是喘相也。息虽无声。亦无结滞。而出入不细。是气相也。坐时无声。
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资冲融。情抱豫悦。是息相也。守风则散。守喘则戾。守气则劳。守息则密。前为
假息。后为真息。欲习静以调息为入门。使心有所寄。神气相守。亦权法也。调息与数息不同。数为有意。调为无意。
委心虚无。不沉不乱。息调则心定。心定则息愈调。真息往来。呼吸之机。自能夺天地之造化。心息相根据。是谓息息归
根。命之蒂也。一念微明。常惺常寂。范围三教之宗。吾儒谓之“燕息。”佛氏谓之“反息。”老氏谓之“踵息。”造化
阖辟之元机也。以此征学。亦以此卫生。了此便是彻上彻下之道。阅智 大师小止观中。有坐禅调息法。其说与
龙先生同。汪 庵医方集解勿药元诠内。亦载调息法。余窃谓以药疗病。弗计其功。先防其弊。盖弊无。则其功
乃为真功。修养何莫不然。调息法之功效。在行之者自知之。岂容悬揣。若言流弊。则断断无之。何也。出于自然。不
出于勉强也。至勿药元诠内载“小周天”法。闭息运送。苟无口诀真传。不可根据法乱做。恐稍不得法。流弊无穷。
尝见妄做丹道工夫。多有致疾者。或发痈疽。或结 瘕。或疝或淋。或癫或狂。盖以人身气血。升降出入。自然而然。
肓修瞎炼。矫揉造作。精气拂乱。必随其所伤而致种种疾苦耳。惟得明师良友的的真传。乃为有功无弊。〔仲圭
按〕修仙学佛。多有从呼吸入手者。此则须有明师指示。未可妄做。若为强身却病。似可按法练习。大约呼气吸
气。以细长而徐缓为要诀。吾杭伤科虞祥林氏。倡气功疗养法于西湖中医虚损疗养院。倩董志仁君编述肺病
特殊疗养法一书。分送各界。其法与一般深呼吸不同者。一为呼吸之室。须置炽红之炭一盆。人坐其旁呼吸。二
为呼吸时皆有声如鼾。苟能恒心仿行。亦有愈病功效。惟余总觉吸入之气宜鲜洁。室内不如室外为佳。况更闭
窗户。置火盆耶。至呼吸时声巨如鼾。即坐龙溪先生风相之弊。衡以学理。究有未安耳。
〔十六〕戊辰秋初。友人陶姓。以暑热证来就诊。邪热表里充斥。病势颇重。乃仿三黄石膏汤意。为两解之剂。服
一剂。次日其兄来转方。述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