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41-婴童百问-第50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大,每服二十丸,白汤送下。

汤氏化生丸
治疝气、心腹痛,上引腰脊,饮食不节,面色痿黄,身不能直,百药俱试,经涉年岁,已在膏肓,

宜服此药,灸脊 三壮痊。
木香(一两) 三棱(煨) 莪术(湿纸裹、煨) 槟榔(生) 青皮(巴豆炒、去巴豆) 陈皮(炒) 川楝子 (去核) 芫花(各半两、米醋浸炒)
上为细末,面糊丸如黍米大,熟水下,日进三服。

牡丹皮散
治小儿 卵偏坠。

防风(去芦) 牡丹皮(去骨、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如不饮酒,盐汤点服亦可。加入五苓散、木通汤下尤妙。

三黄丸
治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 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背疮疖毒。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治疝气效。

黄连(去芦) 黄芩(去芦) 大黄(煨、各十两)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三十丸,滚汤下。如脏腑壅实,加服丸数,小儿积热可服。
【目录】卷之九【篇名】盗汗骨蒸第八十七问属性:仲阳云∶盗汗出者、乃睡而自汗出,肌肉虚也。团参汤治小儿盗汗、虚汗,或心血液盛,亦发为汗,此药收敛心气。
汤氏云∶汗者血也,血虚亦能自汗作热,宜服团参汤、牡蛎散、龙胆汤,治小儿一切盗汗,又有通神丸、治通身多汗。
小儿精气未盛,体性多热,若衣裘伤浓,过食热物,或犯时气大病之后,重亡津液,阳气偏盛,水不胜火,腑脏积热,
熏灼肌体,甚则销烁骨髓,是为骨热之病,久而不已,变成骨蒸,日晚发热肌瘦,颊赤口干,日夜潮热,夜有盗汗,五 心烦热,四肢困倦,饮食减少。瘥后余毒不解,生犀散主之。

团参汤
治小儿虚汗盗汗,或心血液盛,亦发为汗,此药收敛心气。

新罗人参 川当归(各五钱)
上锉散,用猪心一个,切三片,每服二钱,猪心一片,水一盏,煎六分,食前两次服。

扑汗方
治表虚自汗。

黄连 牡蛎粉 贝母(各半两) 米粉(一升)
上末、敷于身上。

牡蛎散
治血虚自汗,或病后暴虚,津液不固自汗。

牡蛎( 、二两) 黄 生干地黄(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半盏,煎五分去滓,不拘时服。或为末。米汤下,或加小麦煎。

龙胆汤
见第三问千金龙胆汤。


通神丸
治小儿白日精神欢悦,至夜卧通身多汗。

龙胆草(一味不拘多少)
上为末,米醋煮糊丸,如椒目大,每服五、七丸,用饭饮下。一方加防风等分,水煮糊丸。

生犀散
见第五十七问犀角饮。

【目录】卷之九【篇名】自汗第八十八问属性:议曰∶凡初生至周 之儿,不可自汗,自汗则亡阳气怯,脉虚神散,惊风有作。凡乳动自汗,切勿止之,宜用白术 二钱半,小麦一撮,煮令干,去麦为末,煎黄 汤调与服,以愈为度。有伤寒热症自汗,当以小柴胡加龙胆治之。夏月 自汗多,宜白虎汤主之。热多自汗而喘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小柴胡汤
见第二十九问。


白虎汤
见第五十八问。


葛根黄芩黄连汤
见第五十六问 【目录】卷之九【篇名】渴症第八十九问属性:议曰∶小儿渴症,一见唇红如丹三五分,即发三五分渴,若红甚即渴甚,唇红焦黑者、即久渴虚盛,疾加传极,症 危笃故也。凡小儿三焦虚烦作渴,引饮不歇,宜服三黄丸。小儿伤寒后发渴,唇口焦干,烦躁甚者,白虎汤主之,竹叶 汤亦可服。小儿泻利作渴者,五苓散去桂加干葛尤妙,香薷饮、车前子散、皆可服,小柴胡汤加天花粉亦佳,加干葛尤 稳。大热烦躁而渴者,黄连解毒汤亦可服,七物黄连汤亦可服,极稳。大抵小儿本自盛实,易为生热,热气熏蒸,故 渴而引饮也。


三黄丸
见第八十六问。


白虎汤
见第五十八问。


竹叶汤
见第五十一问竹叶石膏汤。


五苓散
见第五十二问。


香薷饮
见第六十问。


车前子散
见第六十三问。


小柴胡汤
见第二十九问。


黄连解毒汤
见第七十问。


七物黄连汤
治夏月伤寒,四肢烦疼发热,其人喜烦,呕逆支满,剧如祸祟,寒热相搏,故令喜烦。

黄连 茯苓 芍药(各七钱半) 黄芩 甘草 干姜(各一两) 小麦(三合)
上锉散,白水煎,止泻加枳实半两。
【目录】卷之九【篇名】烦躁第九十问属性:论云∶ 煎不安是烦, 不定是躁。 煎者、心经有热,精神恍惚,内烦不安,心烦则满,自然生惊。 者、
心经有风邪,精神恍惚,心躁生风,热多不安,烦久而惊,风多不定,躁久而搐。治法凉心经,退热,通利小便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