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停饮,后健脾肺,程序井然。
喘 咳(热型、寒型)
刘××,男,七十二岁。1968年春季。
初诊:患者咳嗽多年,秋冬尤甚。去冬因天冷冒寒,引起咳嗽,昼夜不休,进而烦躁喘促,夜难平卧。痰吐黄稠,有时咯血。每日午后即恶寒发烧,口燥思饮,食欲减少,大便秘,小便赤,由子女背负来我院门诊。脉象浮紧,舌黄燥少津。此属阴虚肺燥,风寒伏热。治宜散寒解表,清肺化热。拟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绒9克杏仁9克 生石膏12克 甘草3克 苏梗9克
炒黄芩6克 桑叶9克 桔梗6克 炒枳壳9克 鸡金2枚
(炒) 竹茹9克
二诊:服昨方得汗,发热渐退,稍可平卧,仍咳嗽喘促,痰凝带血。大便已通,小便尚黄。能略进稀粥。脉象弦滑而数,舌黄有津。证属表寒已解,肺燥、伏热未净,续用元麦白虎汤加味。处方:
白元参9克 麦门冬9克 炒知母6克 生石膏15克 白茅
根15克 冬桑叶9克 川贝母9克 枇杷叶3片 淡竹
叶9克生甘草3克
三诊:上方连服二帖后,烧热全退,咳嗽减轻,咯血已止,仍有痰凝。喘促渐平,夜可静卧。饮食增加,二便通利。惟神倦头昏,身软无力。脉细滑,舌淡黄有津。症属病退脾弱阴虚肺燥,续用下方调理四、五剂而愈。处方。
肥沙参9克麦门冬9克炒杭芍9克茯苓神15克炙冬
花9克炙远志6克建莲子15克黑小豆15克炙甘草3克
枇杷叶3片
喘 咳(寒型)
黄××,男,七十岁。某厂矿退休工人。1968年。
初诊:患者病已月余,初起畏寒,身困,头眩,咳嗽,痰吐泡沫,继之咳嗽加重,痰凝气滞,动则胸满喘促,心悸气短,夜不能卧,面、足微浮。大便溏,小便清。曾服中药杏苏饮、二陈汤、麻辛附子汤,用过西药四环素、土霉素、氨茶碱,注射青、链霉素针水,均无效。来我院门诊。诊见舌苔白润,脉浮滑而弦。症属表寒外束。痰饮内滞。治则:温肺散寒,止咳定喘。方用小青龙汤加味:
麻黄9克 桂枝9克 法半夏9克 细辛3克 炒杭芍9克
五昧子3克杏仁9克川厚朴6克生甘草3克 生姜3片
大枣3枚
二诊。服前方二剂,咳嗽稍平,白痰仍多,自觉心悸,气短,胸闷,肢冷,恶寒。面足尚浮,夜难入睡,饮食少,二便如前。脉濡滑,苔薄白润。此表寒解后,阳虚脾弱,肺风痰饮未净,拟仿金匮治痰饮法,投苓桂术甘汤加味。处方:
白茯苓18克 桂枝木9克 白术12克 生甘草3克 法半
夏9克 广陈皮6克 生姜2片 大枣3枚
三诊。上方服两剂,咳已稀,痰涎减,思饮食。但神倦思睡,动则喘促,面足仍现轻度浮肿。脉濡缓,两尺沉细,舌自淡。此属痰饮渐消。老年心肾阳虚作喘,用真武汤加味,服十余剂后,症遂平缓。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白术12克白茯苓15克广陈皮6克
炒杭芍9克生甘草3克生姜3片 大枣5枚
[姚按]老年咳喘一证(包括现代医学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必须根据辨证的方法按四诊八纲来分型论治,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上述两例,前者属“热型”, 后者属“寒型”。二位老年病人的脉象、舌苔、证候,在临床上有显著的不同,因而处方用药,也就有很大的差异。两案寒热不同。立法处方,皆出仲景,又须因人因病制宜。

痰 厥
袁× ×,男,四十六岁。1948年9月。
初诊:咳嗽多日,夜间尤甚。曾服“清燥救肺”“百合固金”等方,反痰凝不爽,质稠牯,色黄白,不易咯出。继而胸闷喘促,睡卧不宁,时有神迷,肢冷,汗出。口唇夹肯,肌肤消瘦,便秘溺赤。脉象沉而细滑,舌质红,苔黄白厚腻。此脾湿痰聚,胆肺伏热,气机壅滞,发为痰厥。治宜豁痰理气,清胆祛湿。处方:
光杏仁9克 陈皮6克 胆炒半夏9克 生苡仁12克甜桔
梗4.5克炒枳壳6克甜葶苈子9克冬瓜仁12克(冲) 竹
茹6克 生甘草3克 全瓜蒌1枚(打碎)
二诊:上方服二剂,咳嗽稍减,痰凝未涤。便秘,溺短赤。仍时作惊厥,脉弦滑而数,舌苔黄厚且腻。此湿痰尚重,气机不利,肺失肃降,胆火熏灼。续拟下方;
胆炒半夏9克 化桔红6克 炒知母9克 光杏仁9克 醋
煅青礞石12克 自苏子9克(冲) 甘草3克 甜葶苈子6克
金瓜蒌1枝(打碎) 竹沥二匙(兑服)
三诊:上方服三剂,大便畅下,夹粘液风沫甚多。咳嗽轻减,痰凝渐化。患者自感气爽神清。此多日蕴结之痰湿郁热,已得豁达疏通。脉弦、滑均减,舌苔退薄,病趋向愈。
再拟下方,赓续清理:
胆炒半夏9克 广陈皮6克 瓜蒌壳9克 光杏仁9克 白
茯苓12克 炙桑皮9克 炒枳壳9克 生苡仁12克净竹茹
6克生甘草3克冬瓜仁9克(冲) 净杷叶2片
[按]湿痰甚重,胆火郁热,误于阴寒收敛,遂致气机壅塞而为厥。治本内经:“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精神,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