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36-奇症汇-第24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足肿如失,天明块复有,而小一晕。以二陈 汤,加白术、桔梗、枳实,服半月而安。
张子和治一妇,为室女时,心下有冷积如覆盆,按之如水声,以热手熨之如冰。于归十五年不孕,其夫欲黜之。张 曰∶毋庸,若用吾药,病可除,孕可得。从之。诊其脉沉而迟,尺脉洪大有力,非无子之候也。乃先以三圣散,吐痰一 斗,心下平软,次服白术调中汤,五苓散,后以四物和之。不再月,气血合度,数月而孕。
程文彬治一孕妇,怀七月,胸膈饱闷气喘,忽吐一物。如小肠寸许,举家惊疑其胎烂。程至诊得寸口脉洪滑,知其 气血少,胎气逆上,中焦素有湿热,湿生痰,知所吐之物乃痰结聚,病名子悬。以紫苏饮,加芩连贝母十剂获愈。
永徽中有僧惟则,病噎不能食,嘱诸弟子曰∶吾死后,便可开吾胸喉,视有何物。自经而卒,弟子侬言开之,中得 一物,形似鱼有两头,遍体皆肉鳞。乃置碗中,跳跃不止,戏投诸味,皆随化尽。时适有一僧,以靛置碗中,此虫随绕 碗而去,须臾化水。此乃虫瘕非噎比,因此后人多以靛治噎,误矣。
昔有人患 瘕死,遗言令开腹视之,得块干硬如石,有五色纹理。人谓异物,窃去削刀柄,后因以刀刈三棱,柄化 为水,乃知此药可疗 瘕也。
时康祖大夫,患心漏十余年,当胸数窍,血液长流,医莫能治。或云窍多则愈损,闭则虑穴他岐,当存其一二,犹 为上策,坐此形神困悴。又苦腰痛,行则伛偻,不饮酒;虽鸡鱼蟹蛤之属,皆不入口。温州郡守韩子温,见而怜之,为 检《圣惠方》载腰痛一门,冷热二症示之,使自择。康祖曰∶某年老久羸,安敢以为热,始作寒症治疗。取一方用鹿 茸者,服之逾旬痛减,更觉气宇和畅,月余腰屈复伸,无复叫痛,心漏亦愈。以告医者,皆莫能测其所以。后九年,康 祖自镇江通判满秩造朝访子温,则精力倍昔,饮啖无忌,漏愈之后,日胜一日。子温书吏吴弼,亦若是疾照方服之,浃 旬而愈。其方∶鹿茸去毛酥炙微黄,附子炮去皮脐,皆二两,盐花三分为末,枣肉丸三十丸,每日一丸,空心酒下。
天圣中,工部尚书忠肃公家有媪,病漏十余年。一日有医过,视之曰∶此可治也。即取活鳝鱼一条,削竹钉五七 枚,乃掷鳝于地,屈曲围盘以竹钉贯之,覆疮良久取视,有白虫数十如针,将鳝即置杯中,蠕动如线,后覆之又得十余 枚,如是五六次。医者曰虫尚未尽,然皆小虫,请以常用药敷之。时用槟榔、黄连二味,即为散敷之。明日乃以干艾作 汤,投白矾二三钱,先洗疮口,然后敷药。盖人血气冷必假艾力以佐阳,而艾亦能杀虫也。如是者再,即生肌,不逾月 愈。医曰∶疮一月不消,则有虫,虫能蠕动,气血亦随之,故疮不可遽合,合则结毒,实虫所为。
一人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名曰心汗。宜养心血,以艾煎汤调茯神末治之。

化圣通治汤
银花 蒲公英(各一两) 花粉 白芥子(各五钱) 附子 木通(各一钱) 柴胡(二钱) 白芍 栀子 茯苓 (各三钱)

水煎。

百合丹
大黄(煨) 天冬 杏仁 百合 桑皮 甜葶苈 软石膏 上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五丸白汤下,临睡服。


枳壳防风丸
枳壳 防风 独活 前胡 麻黄 当归 大黄(煨,各一钱)

面糊丸黍米大,米饮下。

东垣痞气丸
黄连(八钱) 浓朴(五钱) 吴茱萸(三钱) 白术(土炒) 黄芩(二钱) 茵陈(酒炒) 干姜(炮) 砂 仁人参 茯苓 泽泻(各一钱) 川乌(炮) 川椒(各五钱) 肉桂 巴豆霜(各四钱)

蜜丸灯草汤下。

三圣散
甜瓜蒂 防风 藜芦 为末,熟水调下。


白术调中汤
白术 橘皮 茯苓 泽泻(各一钱) 砂仁 官桂 藿香 炮姜(各五分) 甘草(一两)

白汤入蜜少许,调服二钱。

五苓散
猪苓 茯苓 桂 泽泻 白术 为末,每服三钱。


紫苏散
苏叶(一钱) 当归(七分) 川芎 芍药 人参 陈皮 大腹皮(各五分) 甘草(二分)

姜枣煎。

补中益气汤
(见项门)


二陈汤
(见目门)


四物汤
(见头门)

【目录】卷之五【篇名】腹属性:夏子益《奇疾方》云∶有人患腹中如铁石,脐中水出,渐变作虫行之状,绕身咂啄,痒痛难忍,扒扫不尽。用苍术 浓煎汤浴之,仍以苍术末入麝香少许,水调服痊。
〔源按〕经云∶寒以坚之。又云∶水湿生虫,此症脐中水出,渐变作虫行之状,绕身咂啄,此即水湿生虫也。盖水 湿而腹如铁石,即所谓寒以坚之,因内兼寒也。故虫不从内生,反生于外耳。盖虫生水湿,必得阳气吹之方生,此水在 腹,本已得生生之气,而有生虫之象,因客寒内入,气不复化,故但流水于外,复得皮肤之血气吹感而生故也。苍术燥 湿散寒,乃煎汤外洗,以除已出之水,更为末加麝,内治以绝其根。麝香通诸窍,暖水脏,而更